京密石大全网

徐悲鸿出轨女学生背后的故事

发表时间: 2024-11-21 14:03

徐悲鸿出轨女学生背后的故事

1917年春末的一个晚上,18岁蒋碧微放弃门当户对的婚姻,与22岁徐悲鸿私奔去了日本。28年后两人官宣分手,蒋碧微开出天价分手费:40幅古画,100幅徐悲鸿画作,100万现金,外加子女的抚养费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人。1912年,17岁的徐悲鸿在家人安排下与当地一名女子结婚。他讨厌家人为自己包办的婚姻,但还是与这名女子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劫生”,意为“遇劫而生”。

“劫生”很可怜,名字没起好,没多久就因天花夭折了。

“劫生”母亲悲伤过度,不久也尾随儿子去了阴世。

经此事后,徐悲鸿感到人间情薄、世态炎凉,便把自己的名字由“徐寿康”改为“徐悲鸿”,寓意自己是一只悲伤的鸿雁

后来徐悲鸿喜欢替自己,替别人改名的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

1916年,徐悲鸿到上海学画,并进入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

优秀的徐悲鸿很快获得了同乡兼复旦大学教授蒋梅笙的赏识,于是蒋教授经常邀请徐悲鸿到其家中做客。

徐在拜访蒋梅笙时,与他的二女儿蒋棠珍相识。

在频繁的接触中,徐悲鸿被眼前这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所吸引,而蒋棠珍也对面前这个模样英俊,又一身才华的男子产生了好感,两人情愫暗生,有意结为连理。

但当时蒋棠珍已有婚约在身,她13岁就由父母做主,和苏州查家公子订了亲。

蒋棠珍虽然被徐悲鸿的气质和性格所吸引,可婚约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泪湿枕巾,暗自慨叹 “恨不相逢未嫁时”。

可徐悲鸿不甘心,他一直劝蒋棠珍和自己在一起,甚至提出了用私奔对抗婚约的方法。

恰在这时,传来蒋棠珍的未婚夫为了帮自己弟弟作 弊,公然向蒋梅笙索要考试试题的消息。

蒋棠珍痛恨自己未婚夫没出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答应了和徐悲鸿私奔。

徐悲鸿高兴坏了,私奔前把蒋棠珍的名字改为“碧微”,取“碧水蓝天,微风轻拂”之意。他还特意刻了一对水晶戒指,一个刻上“悲鸿”,一个刻上“碧微”。

那段时间徐悲鸿每天都将“碧微”戒指戴在手上,别人问他这两个字的意思,他就笑着说这是我未来妻子的名字。

1917年5月13日晚上,徐悲鸿终于抓到了和蒋碧微私奔的机会。当晚,一个越剧团在上海首演,徐悲鸿投其所好,找一位朋友邀请蒋梅笙夫妇到戏院听戏。

他们听的是一出传统越剧,名叫《仁义园》,讲的是一个穷书生和一个富家女私奔的故事。

蒋梅笙夫妇怎么也想不到,就在此时此刻,他们的女儿也在与人私奔的路上!

蒋碧微给父母留下一封书信后,与徐悲鸿乘船从上海去了日本。

然而,爱情的甜蜜无法解决生活的拮据,仅仅半年后,两人就因为经济紧张,不得不从日本返回了上海。

在那个年代,私奔和悔婚都是极不光彩的事。但女儿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且此时木已成舟,蒋梅笙夫妇只好接受了女儿与徐悲鸿的关系。

回到上海后,徐悲鸿一直想出国继续深造,于是四处求援,最终在康有为等人的帮助下,于1918年底获得官费去巴黎留学的资格。蒋碧微毫不犹豫再次与他同行。

法国期间,由于国内战乱频发,官费经常供应不上,徐悲鸿只好靠卖画维持生计。

画卖不出去时,徐悲鸿非常苦恼,蒋碧微就陪着他,给他鼓励,甚至在他们饿肚子的时候,厚着脸皮去跟人借钱。

那时,徐悲鸿看上了一块怀表,但舍不得买,蒋碧微就省吃俭用几个月,攒钱买了送给他。

而蒋碧微也得到了徐悲鸿所有的爱,有一次,徐悲鸿的画卖了一个好价钱,收到钱的第一时间,他便跑去买了蒋碧微心心念念的高档风衣。

蒋碧微喜欢喝美式咖啡和牛奶,徐悲鸿一有钱,也总是毫不犹豫地为她买回来。

甜蜜的爱情总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当年徐悲鸿以蒋碧微为模特,画出了很多经典之作,例如《琴课》。

这是一幅蕴含两人美好爱情的画作,画中的蒋碧微正在练习小提琴,她微微低头,被一抹温暖淡黄的余晖所萦绕,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尽管我们无法直接看到蒋碧微的表情,但通过她的姿态和周围的光影,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专注和对音乐的痴迷。

徐悲鸿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光影的变化,幽静而充满韵律,他将自己对蒋碧微的爱意都融入进了那幅画中,这大概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了。

不过,他们的爱情并没有一帆风顺下去,不久便迎来了考验。

在法期间,徐悲鸿夫妇与张道藩、谢寿康邵洵美等人结识,一起成立了一个叫“天狗会”的组织。

“天狗会”成员之间彼此以兄弟相称,大家推选谢寿康为老大,徐悲鸿是老二,张道藩是老三,邵洵美为老四,蒋碧微则被大家尊为压寨夫人。

因为蒋碧微出身名门,谈吐优雅,且对于艺术有独特见解,她很快成为一众留法学生倾慕的对象,尤其张道藩,更是对她一见钟情。

1926年,张道藩再也无法压制自己的感情,不顾蒋碧微已婚身份,从意大利给她寄来一封情书,向她端出了自己诚挚的爱心。

蒋碧微看后却只回复了一句:“先生一何愚,罗敷自有夫。”劝退了张道藩。

张道藩在极度失望中与一位叫苏珊的法国姑娘结婚,从此双方一别两宽。

蒋碧微忠于爱情,经受住了考验,但徐悲鸿后来却出 轨了自己的学生。

1927年,蒋碧微突然晕倒在家,被送医后发现自己怀孕了。徐悲鸿喜不自禁,遂带着蒋碧微回国,不久后他们的儿子徐伯阳降世。

两年后蒋碧微又为徐悲鸿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徐静斐

回到中国的徐悲鸿也被国立中 央大学聘为艺术系教授,至此徐悲鸿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成了妥妥的人生赢家。

然而他却不安于现状,竟爱上了小自己18岁的女学生孙韵君,还写信将此事告诉了蒋碧微。

1930年,蒋碧微的四弟因病去世,紧接着疼爱她的姑妈也走了。

同时痛失两位至亲,蒋碧微不得不回老家宜兴奔丧。然而正当她悲痛万分时,却收到徐悲鸿的来信:“碧微,赶紧回来,我爱上别人了!”

收到信后,蒋碧微只当是徐悲鸿催她回家的借口,所以等到姑母落葬后才动身。

谁曾想,她带着孩子赶回家的当晚,徐悲鸿便向她坦白喜欢上了学生孙韵君,还讲述了两人亲吻的细节:

有一次,徐悲鸿单独教导孙韵君作画,她忽然提起自己悲惨身世,说父亲曾是孙传芳的秘书,被关进过监狱,所以她的家庭一直笼罩着痛苦与不安。

徐悲鸿听完孙韵君讲述心生怜悯,把双手按在了她的肩上,告诉她自己会保护她,并轻吻了她的额头。

听完徐悲鸿的坦白,蒋碧微气得浑身战栗,泪水夺眶而出!

她想不到,这个自己深爱着的男人,竟会做出背叛自己的事情。

徐悲鸿见状,赶紧向蒋碧微解释,说他只是心疼孙韵君的遭遇,绝没有男女之情,并承诺再也不会和孙韵君有感情纠葛了。

然而,某些人的嘴就是骗人的鬼,徐悲鸿表面上答应和孙韵君分手,暗地里,两人却一直保持着不正当关系。

徐悲鸿后来还把孙韵君的名字改为了“多慈”,好与他的名字“悲鸿”相呼应,他又专门订做了两只红豆戒指,一只刻着“慈”,一只刻着“悲”。

由此可见,送刻字戒指追女人这招,是被徐悲鸿玩得炉火纯青了!可怜那个刻有“碧薇”名字的戒指,早已被他扔到了不知何处。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没多久,徐悲鸿与孙多慈热恋的花边新闻便不胫而走,当时许多小报都绘声绘影地报道了这桩恋情。

这下再也瞒不住蒋碧微了,一向心高气傲的她怒不可遏,经常与徐悲鸿大吵大闹,她把徐悲鸿给孙多慈画的画像全部藏了起来,还亲自跑去找孙多慈,用刀把她的画作划烂,警告她如果再和徐悲鸿来往,将像对付画一样对付她。

孙多慈毕业时,徐悲鸿用自己的人脉替她造势,亲自为她争取官费留学比利时的名额。

蒋碧微知道后,马上写信给负责留学事宜的褚民宜,告诉他丈夫和孙多慈的关系,认为这是学术舞弊,致使孙多慈的留学计划泡汤。

从蒋碧微的一系列反应和举动来看,她应该是还爱着徐悲鸿的,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挽回他们的家庭。

甚至她还和徐悲鸿说:

“假如有一天你跟孙多慈分手了,不论你什么时候回来,我都随时欢迎你。但有一点我必须说明,万一孙多慈死了,活着改嫁了,你落空之后再想回家,那我可绝对不能接受。”

然而,心若不在,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

抗战爆发后,徐悲鸿将妻子和一双儿女扔在战争区,自己却专心护送孙多慈一家到广西避难。

真是艺术家的爱初遇时有多炽烈,退却时就有多凉薄!

为了赢得孙多慈父母的欢心,徐悲鸿还在广西报纸刊登了一则启事:

“鄙人与蒋碧微女士久已脱离同 居关系,彼在社会上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特此声明。”

见报后蒋碧微哭干了眼泪,她将这则启事从报纸上剪了下来,置于客厅的镜框内。

徐悲鸿的绝情持续刺痛着蒋碧微,这时,对她旧情难忘的张道藩再次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两人再见时,张道藩已经弃画从政,在南京担任要职。

在张道藩的帮助下,蒋碧微和孩子们有了安全的住所,并找了几份能养活自己和孩子们的工作。

张道藩也又开始持续给蒋碧微写情书了,40多岁的他文字和热情不输少年:

“你若把我烧成了灰,细细检查一下,可以看到我最小的一粒灰里,也有你的影子印在上面。”

被感情深深伤害过的蒋碧微却对他说:

“恋爱就像爬山,携手攀登,途中人人都在欢呼高歌,然而一到峰顶,无论是向前或向后,摆在我们面前的就只有下坡路了。”

话虽如此,蒋碧微还是被张道藩的深情打动,她在回忆录中写道:

“他对我简直柔情万丈,体贴入微。”

很快,蒋碧微就做了张道藩的公开情 人。

然而,此时徐悲鸿又三番五次来找蒋碧微复合了。

原来,孙多慈的父亲认为徐悲鸿是二婚,并且用情不专,配不上自己的女儿,因此强烈反对女儿嫁给徐悲鸿。

1941年,在郁达夫妻子王映霞的介绍下,孙多慈嫁给了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

这时,徐悲鸿又腆着脸回去找蒋碧微了,他提出,为了复合,愿将那枚曾经送给孙多慈的红豆戒指转送给蒋碧微,以表明自己与孙分手的决心。

蒋碧微对这一举动既诧异又不解:

“难道他要我戴着这戒指,一天到晚纪念他们的恋爱?!”

而且蒋碧微曾经说过,如果是孙多慈活着改嫁了,徐悲鸿落空之后再想回家,她绝对不能接受。

徐悲鸿至此明白,他和蒋碧微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

1943年,徐悲鸿与他招收的中国美术院图书管 理员廖静文相恋,当时徐悲鸿48岁,廖静文20岁。

为了娶廖静文,徐悲鸿在1944年再次登报,发了两则启示:

一则是她与蒋碧微不和,断绝同 居关系已经8年,此后一切与蒋女士毫不相干。

另一则是宣布她与廖静文订婚。

同一种方式的伤害,蒋碧微一个人受到了两次,气得她发昏。

徐悲鸿的女儿也写信给父亲:

“爸爸,我要问您,为什么您每次追求一个女人都要登报和妈妈脱离一次关系?假如您还要追求10个女人,岂不是还要登报10次?”

就在徐悲鸿廖靖文准备结婚之际,蒋碧微愤恨不已,提出了苛刻的分手条件:

“徐悲鸿画作100幅,徐悲鸿收藏古画40幅,100万现金,外加子女的抚养费。”

徐悲鸿最终答应了蒋碧微的要求,并另外送上一幅见证了他们爱情的油画《琴刻》。

1946年,徐悲鸿与廖静文结婚,但他们的婚姻只维持了7年。1953年9月,徐悲鸿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58岁。

蒋碧微自从公开做了张道藩情 人后,儿女们便嫌丢人,逐渐远离了她。1949年,年届50的蒋碧微孤身一人随张道藩去了台岛。

在台岛,蒋碧微毕竟不是张道藩的妻子,只能以情 妇的身份与张道藩相伴,不能与他一同公开出入社交场所。

身居孤岛,天长日久,蒋碧微常常独自沉思,有时呆呆地看着《琴课》,一望就是几个小时。

1953年,当蒋碧微得知徐悲鸿直到去世,身上还揣着自己当年在巴黎给他买的怀表时,泪断如珠。

再后来,蒋碧微收到了张道藩法国妻子苏珊的一封信:

“道藩有一种浪漫想法,就是平两地之情,各安一室,你也是一个女人,明白一个妻子,要用多大的毅力和宽容,方能克服心里的不平。”

看完信,蒋碧微愧然之情涌上心头,她觉得现在的自己成了当年的孙多慈,她曾有过的痛苦、悲凉、绝望和愤懑之情,现都由另一个女人在品味着。

为了减经内心的羞愧和自责,1958年,蒋碧微退出了张道藩与苏珊的婚姻,他们30多年的爱情长跑至此画上了句号,这一年蒋碧微59岁,张道藩61岁。

分手时,蒋碧微给张道藩写了最后一封情书:

“我的一生还算是幸运的,因为我曾享有你热烈真挚、矢志不渝的爱!”

1978年2月16日,独自生活20年的蒋碧微在台北逝世,享年79岁。她临终时身边无儿无女,只有卧室里挂着徐悲鸿为她作的肖像画《琴课》。

爱情是什么?婚姻又是什么?张爱玲的两句话既通俗又有趣,一句是: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句话中的男女转换一下性别仍然成立。

另一句是:

“生于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最近又听了几遍《凡人歌》,每当“多少同林鸟,已成了分飞燕...爱人不见了,向谁去喊冤...”的歌词飘入耳中时,老田的双眼都会不觉朦胧起来。

有时在想,“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一直如初见,那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