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集全顺治通宝五式钱,财富收藏新篇章!

发表时间: 2018-06-18 21:44

集全顺治通宝五式钱,财富收藏新篇章!

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顺治皇帝迁都北京,并于北京设工部宝泉局、户部宝源局开铸货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量初定为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顺治通宝发行的20多年中版式按照早、中、晚期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帝)

一、顺治一式又名顺治仿古式(仿明钱式)

顺治五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类。

始铸于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占据北京之后,建立了清王朝,同时在货币发行上大量采用了明代遗留的旧机构、工匠和钱币制作工艺。因此这一时期铸造的“顺治通宝”钱很大成度上保留了明朝铸币的风格,面文“顺治通宝”,版式可细分为:记值类、光背类 背符号类。采用这种形式,主要是适应关内群众的需要,也便于新旧钱之间的兑换。光背版别极多,其中不乏稀少品种。

顺治通宝 背二 少见

顺治通宝 背一 较少见

顺治通宝 背上圈

顺治通宝 光背

顺治通宝 狭治 较少

顺治通宝 背二手 较少见

顺治通宝 缶宝光背

顺治通宝 尔宝 光背

【顺治通宝 户手版 光背。罕见版】 户手版:是指“顺治通宝”背户版其背后未铸“户”字。户手版光背目前存世仅见几枚,可能是宝源局最早铸造的样币,故极为罕见!

顺治通宝背户 参考图

顺治通宝 大明手 稀少版

顺治通宝, “大明手”版, 是根据上图中红色箭头所指的“大明通宝”版而改制顺治通宝。故称为“大明手”。存世稀少!

二、顺治二式又名顺治单字记局式

是继顺治一式后的第二类顺治钱形式,始铸于顺治二年停于顺治九年(1645―1653年),其形式类似于唐代的会昌开元:钱背由一个单一汉字(有穿上、穿右及穿左三类)记载其铸钱局。据记载顺治时期全国先后有二十三个钱局开铸单字记局钱,但从现存顺治钱实物来看仅发现了工、户、蓟、宣、云、延、原、同、阳、河、临、东、浙、宁、昌、福、荆、襄和新共十九局。钱重一钱二分。

顺治八年钱重改为一钱二分五厘。清朝初期制钱重量不断变化,顺治通宝钱汉字钱的大小轻重差异较大。有的钱局开铸时间短,开铸不久即停铸,所以有的记局记地钱数量很少,其中“延”存世较少。右延、上新极少见。

顺治通宝 背右工

顺治通宝背右俯户

顺治通宝背右户大样

顺
治通宝 背右肥户

顺治通宝 背右户阔缘大样

顺治通宝 大字楷同

顺治通宝巨字背右同

顺治通宝 背右阳

顺治通宝 背右东

顺治通宝 背右宣

顺治通宝 背右宣

顺治通宝 背右原

顺治通宝 背右河

顺治通宝背右浙

顺治通宝 背右荆

顺治通宝 背右临

顺治通宝 背上蓟

顺治通宝背上襄

顺治通宝 背上昌⁣

顺治通宝背上福 较少见

顺治通宝 背上河

治通宝 背上浙

顺治通宝 背上临

顺治通宝 背上原

顺治通宝 背上宣 较少见

顺治通宝 背上东

顺治通宝 背上阳

顺治通宝 上宁

顺治通宝背左؜延

顺治通宝背延存世稀少,版式众多,集齐甚难,而右延更是稀罕,其中“同手右延”存世仅几枚。

顺治通宝 背右延 目前极美品市场价约5万上下

顺治通宝,同手版右延 极美品目前市场价约10万上下。

顺治通宝背上新 存世凤毛麟角 目前市场价约20万上下。

三、顺治三式又名顺治“一厘”式

是继顺治一式、二式之后铸造的第三类顺治钱形式。

顺治十年(1653年)七月各省、镇钱局停铸单字记局钱,开铸顺治背一厘钱,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较背单字钱制作精好,背文由穿右一本省记局汉字与穿左“一厘”组成。由于“一厘”二字取折银一厘之意(一千厘准银一两),可直接与官银兑换,故称其为计银一厘式。

史料记载顺治一厘式共有十九局开铸,分别有:户一厘、工一厘、蓟一厘、宣一厘、云一厘(密云局)、东一厘、临一厘、原一厘、阳一厘、陕一厘、同一厘、河一厘、浙一厘、宁一厘、昌一厘、江一厘、福一厘、云一厘(云南省局)、荆一厘。其中同一厘最少见。

顺治通宝户一厘

顺治通宝阳一厘

顺治通宝河一厘

顺治通宝陕一厘

顺治通宝蓟一厘

顺治通宝昌一厘

顺治通宝 云一厘

顺治通宝 宁一厘

顺治通宝 临一厘

顺治通‬宝 宣一厘

顺治通宝 江一厘 较少见

顺治通宝 东一厘 面寄郭

顺治通宝 同一厘 较少见

顺治通宝 浙一厘

顺治通宝福一厘 较少见

各局版式基本固定,变化不大,除原一厘、浙一厘、宁一厘、昌一厘、江一厘、福一厘、云一厘等南方各局使用较为特殊的面文书法而外,其余各局多数采用了户部铸币的标准面文体系。

其中上下东一厘存世极罕!目前市场价20万元上下。

顺治通宝 东一厘

四、顺治四式又名顺治“满文”式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央责令各省、镇钱局停铸各类顺治旧钱,由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开铸“新钱”即顺治通宝背满文“宝泉”、“宝源”钱,每文增至一钱四分,且铜制金黄径大精美,俗称大制钱。

此次改制完全脱离了明代体系而确立了清代制钱风格,完成了从型制上仿造明代制钱到铸造真正意义上的清代钱币的转化过程,在整个中国钱币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顺治通宝 宝泉

顺治通宝 宝源

五、顺治五式又名顺治“满汉文”式

顺治十七年(1660年)户部提准十四个地方局按照顺治四式的规格从新开铸新钱,其背文由本省满文局称和汉文局称组成、故名“满汉文式。分别有满汉文:同、福、宁、东、江、宣、原、蓟、昌、河、临、浙、陕、密字,除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制钱仍为满文钱局外,其它各省钱局所铸钱背文都为满汉文钱,共有十二局:即“临、宁、原、宣、同、江、东、河、蓟、昌、浙、陕。”此种钱式制作较好。铸量最多,存世也较多。其中满汉文“福”极其少见。

顺治通宝 满汉文背东

顺治通宝 满汉文东

顺治通宝 满汉文宁

顺治通宝 满汉文河

顺治通宝 满汉文宣

顺治通宝 满汉文同

顺治通宝 满汉文江 略少见

顺治通宝 满汉文昌

顺治通宝 满汉文 陕

顺治通宝 满汉文背福

目前⁤市场价20万元上下

顺治通宝钱是明清以来最重的制钱,无论成色、样式还是分量都成为定制,对后继年号钱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