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楚王陵寝:龟山汉墓探秘之旅

发表时间: 2024-10-04 02:04

楚王陵寝:龟山汉墓探秘之旅

在上一篇文章,我介绍了我家乡徐州的九座楚王汉墓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狮子山汉墓,这座王陵因墓主人刘戊,吴楚七国之乱而知名。而本文我将介绍九座楚王汉墓的第二座,龟山汉墓,与狮子山汉墓主人相反的是,这位墓主人在史上籍籍无名,在查阅资料时,关于此人生平很难找到,但他的王陵,龟山汉墓,却被称为“东方金字塔”而名闻天下,因为在这个陵墓之中存在太多难以解释的谜团和奇迹,龟山汉墓也是西汉时期横穴崖洞墓的鼎峰代表‭。

我以往写王陵探秘都会介绍墓主人所处的世袭脉络、墓葬发掘的过程、墓主人生平简介以及墓葬的结构布局及出土文物,但此文我更想介绍的是陵墓本身,因为墓主人实在是乏善可陈,古迹中关于此人几乎无任何记载,封藩在徐州的十二代刘姓楚王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有介绍,感兴趣的可以查阅上一篇文章。



一、龟山汉墓的王陵格局及揭秘

徐州龟山汉墓1981年2月,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时发现,1981年11月及1992年11月分别对北墓道及整个墓葬进行两次发掘,1993年对外正式展示。1985年,在文物普查之时,意外的发现了出土于此墓的一枚龟形印章,显示有“刘注”二字,才有幸使此墓成为唯一一座有明确墓主人身份的楚王‭陵。‎



1、龟山汉墓平面布局图

徐州龟山汉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为楚王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我之前曾经介绍过中山靖王刘胜及妻窦绾也是横穴崖洞式墓,刘胜(前165年-前113年)与刘注(?-前117年)基本处于同一时期,也是西汉时期的鼎盛之时,这为什么刘注虽然碌碌无为,却能拥有如此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

楚王所在的山名为龟山,因形状像乌龟,而楚王陵的入口就在乌龟的头部。龟山高73.5米,2000多年前的工匠就是从山脚下开始打凿两个甬道到山体中间,将山掏空建造楚王的地下宫殿的。龟山汉墓东西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容积达到2600多立方,几乎将整个山体掏空。陵寝共有15间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的墓室,包括:卧室、客厅、马厩、厨房等一应俱全,井然有序



从上面的布局图,我们可以看到,两条南北平行的甬道分别是楚王注和夫人的墓葬入口,两条甬道长5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南北甬道之间相距19米,几乎平衡,误差仅为1/16000,这里有第一个谜团,如果这个平衡误差无限延伸的时候,肯定有相交点,这个相交点在哪里?答案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就是当时西汉帝国的帝都,这是有意还是无意?从情感上我⁧们希望他是有意的,这样会觉得很浪漫,从实际测验的结果也是如此。古人在没有精密测量仪器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到这种精准的误差的,这是第二个谜团。

2、龟山汉墓地宫揭秘

我们先从南甬道的上沿,来看一下墓道口的整体情况,这里展示了两千多年前工匠们制作塞石的劳作场景,我要说楚王注要感谢这些匠人们,因为他们才让这位生前碌碌无为的楚王在死后而闻名于世。




1. 南甬道

南甬道是楚王地宫的入口,原南北甬道内塞满了26块塞石,每个塞石重达6吨,上下一组,两块共计12吨,而且一组两个塞石之间的缝隙塞不下一个5分钱的硬币,这一方面说明塞石打造的如此精细(见下图,是不是觉得像水泥石),但也带来了第三个谜团,古人是如何将这些塞石堆积上去的?13组塞石的重量不是一般的盗墓贼能够完成的,以此推断龟山汉墓的盗墓行为应该为官方所为。



在南甬道上最上方有一块塞石,成为楚王注的一个笑柄,我看了之后这种行为真的让人匪夷所思,不像出自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更何况是一个王侯级的人,简直是一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翻版。这块塞石头被称为“第百上石”,这块石头的文字翻译出来是这样的“后世的贤大夫们,我虽是下葬的一代楚王,但我敢向上天发誓,墓中没放置华贵的服饰,值钱的金宝玉器,只埋了我的棺木及尸骨。当您看到这刻铭时,心里一定会为我悲伤,所以你们就没必要动我的基穴了“,这段话本是迷惑盗墓贼,一是迷惑这里面没有金银财宝,另一个迷惑是我墓中有100块这样的塞石。不知道是这句话是否真的起到了震慑的作用,至少盗墓贼没有一次是从南甬道进入的,的确很奇怪,下图可以看到南甬道没有被动过的情景。


在进入南甬道之前,能够看到完善的排水系统,这是9座楚王汉墓唯一一个有排水系统的王陵,这个排水系统至此依然在发挥着排水作用。



让我们从这个南甬道一起走进楚王注的陵寝吧:


在甬道的右上侧,有一条激光带,来帮助游客看到墓道的开凿的精密度,上沿几乎与激光线平行。



2. 马夫室、车马库及马厩

沿着南甬道进来,在甬道中部打造了三个房间,马夫室、车马库以及马厩。在古代,马是一国之本,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为什么在甬道的第一处位置首先是和马相关的房间。

马厩

马厩,墓室近方形,四角攒尖顶,室内地面凿一方形水池,出土有陶盆、陶俑各一件,组成养马人饲马、放马的场景,反映了汉代对养马业的重视。



饮马池已经成了许愿池。


车马库

车马库墓室成长方形,五面坡顶,中部凿有擎天柱。出土有陶俑1件、陶马6件及吗的配饰铁环、钩形器等,皆面西而立。汉代礼仪规定,皇帝出行六驾、诸侯王出行四驾,车内可坐可卧,并可调节车内温度。四匹马的配置,反映了楚王尊贵的身份。




诸侯王驾车四匹马,所乘车又叫安车,安车顶部成椭圆形的乌龟状,龟在古代为四灵之‫一,象征着长寿、吉祥、有作为。车厢下部方形,象征着外圆内方,车厢内封闭很严实,冬天可放火炉、夏天可放冰块,冬暖夏凉。


小车马室

小车马室面积比较小,在这里出土了几件国家一级文物,在地面上放置这四匹陶马,后面有两个驭手,这四匹马是没有尾巴和腿的,是象征性陪葬品,马尾巴和腿是木质的,已经腐烂了。



从中部沿着甬道继续向前,就来到了楚王陵的歌舞厅、厨房、武器库及一个卫生间。


3. 庖厨室

庖厨室,平面近方形,四面坡顶,出土有陶俑、陶罐及大量的家禽、家畜的骨骼。室外凿有一个水井,起到墓内蓄水池的作用,井底发现枣、桃、梅、杏、酸枣、李等六种果核,推测墓主人下葬的时间约在8-9月份时间。讲到这里,让我们又一次学习了考古人员是如何各种蛛丝马迹推测史实的。

在这里曾经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但可惜没有影像留存下来,在第三个瓮罐里,考古人员发现瓮中有水,水上飘了两节莲藕,当他把手放到水面的时候,两节莲藕消失的无影无踪,水中也看不到任何的残渣,当考古人员咨询了植物学家,植物学家认为这两节莲藕已经碳化成了影子,当触碰的时候影子消失了。





4. 武器库

武器库是收藏兵器的库房,皇帝和诸侯王的宫殿都设有武器库,该室两面坡顶,与庖厨房结构相似,为一组对应的建筑,室内原建有木构瓦顶建筑。当时这个房间没有门,是唯一的没有门房间。可以看到门前放了两块大石,用两块石头封存起来,说明这个房间非常重要。




5. 卫生间

15个房间最小的房间,可以看这个古代的蹲坑,是否像厕所的“厕”呢?



6. 乐舞厅

乐舞厅为楚王听歌观舞的场所,室顶二面坡为人字造型,中部为擎天柱结构,整个建筑充分利用了力学原理,设计科学、巧妙,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与技艺。这个房间是15个房间中最大、最豪华的房间。

这个厅内的擎天柱是整个陵墓的最中央,恰巧在南北甬道的中轴线上,这个位置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也是未解之谜之一。



7. 楚王棺椁室

该室处于整个墓葬的中轴线上,出土有刘注的龟钮银印,墓室北墙清晰的显示一个真人大小的影子,有人认为这是长期渗水或石质不同,此景为何出现于棺室,成了龟山又一个谜团。这个人影是从1992年开始逐渐扩展成当前的人影形状,而且扩展成此人影之后就再也没有变化,真的非常奇妙。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参观王妃的地宫,这里要经过一个门叫壸门,此门连接楚王及王妃地宫,根据两墓出土的钱币,推测刘注比王后早下葬三四年,说明该通道由北面贯通过来的,为“开门寻夫”。但就是这个寻夫之门,成了盗墓贼盗窃楚王地宫的宝物,真是滑稽。这里要特别的提到一个神奇的地方,此门正对着乐舞厅的擎天柱,所以擎天柱起到了一个坐标的作用,用于“寻夫”的标记。但在这里却留下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问题。这里是5个墓室中唯一一个开凿不规划的过道,楚王这边门小,夫人那边门大,使整个通道成为一曲尺形。有人说,这是在开门寻夫时找错了位置,凿到一半时才修正的。但是,在整个的15间墓室中,除了这一个过道外,没有一处发生误凿,让人质疑的是发生在这道只有两米厚的墙壁处,这也是未解之谜之一。



穿过这道相思门,就到了王妃的前厅:

8. 二؜十八星宿图

刘夫人墓室的前厅和棺室及石柱上分别留有乳头状石包,分布走向呈不规则排列,绝非工艺点缀,人们并不知道它的意思。有人认为它象征着照明的灯盏,还有人认为是象征着楚襄王刘注上应天星,但细考之,都不能自圆其说。



9. 王后棺室

此室与楚王原棺室窗北对应,平面星长方形,拱形顶,复制的朱地彩济棺富丽堂皇。出土后黛板、陶麟趾金等。




10. 王后庖厨房

整个墓室最北的一个侧室,室内有两个壁龛和一圆形水井。在墙壁上能够看到有清晰的凹槽,两边都有,实际这两个凹槽本来是用于新的房间的开凿,只是没有完成。


11. 王后礼乐室

在这里可以看到王后出行,二驾⁨。




12. 北甬道

北甬道是楚王妃地宫的入口,从这里我们结束龟山汉墓之行,不走回头路,我们从楚王南甬道进,从王后北甬道出。



至此,我介绍完了第六代楚王刘注的龟山汉墓,是不是还感觉意犹未尽,我参观完,更加惊叹的是古代匠人巧夺天工的制作,其价值和历史意义,比楚王本人更值得被后人所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