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从1年到10年,白毫银针的“毫香蜜韵”如何演变?

发表时间: 2024-02-19 15:35

从1年到10年,白毫银针的“毫香蜜韵”如何演变?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几天,去亲戚家中拜访,遇到了几位并没有太多接触的远房亲戚。

有时候,人太多了就难免会有点不自在,特别是在不熟悉的情况下。

但是,走亲访友,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少不了这种情况。

也不知道亲戚们之间闲谈,竟然扯上了喝白茶,看来这些年白茶确实够火。

而席间,想必也是有几位是经常喝茶的长辈。

但是,只要对白茶有了解的⁧人,听到他们之间的对话,都会心存质疑。

听着听着,就听到他们已经谈到了白毫银针

有一位亲戚就说认为白毫银针还是老茶好,需要存放几年才会有“毫香蜜韵”。

一听到这话,也顾不得对方是长辈,想着还是要好好和他们讲一下白毫银针。可不能继续存有误解。

这“毫香蜜韵”,可与白毫银针的年份没有什么关系。

《2》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毫香蜜韵”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词语可以分开进行解读,自然就是在形容一款茶,毫香浓郁,喝起来滋味甘甜。

毫香,相信了解白茶的茶友们都了解,是白毫的香气。

白毫,是白茶最为明显的特征,而毫香,自然也是白茶所特有的香型。

毫香的产生,与白茶的白毫含量息息相关。

而白毫银针,这名字中就带有“白毫”二字,自然有着浓厚的白毫。

采摘白茶的茶树,能够在嫩芽嫩叶的上面,看到毛茸茸的白毫。

而白毫银针自然也不例外,白毫格外浓厚。

因为采摘时间比较早,那时候是冬末春初,天气尚未完全变暖,属于冬季的寒意还未完全退去。

白毫的产生,很多一部分是为了保护芽头不被冻坏。

而白毫银针又是一年茶树上采摘时间最早的白茶,所以白毫格外浓厚,就像盔甲一般保护着芽头。

这样的一份白毫银针,其外表必然有着厚厚的白毫,这也是名字的缘由。

并且白茶的工艺比较简单,只有萎凋和烘干,这些过程都不会破坏白毫银针的白毫。

因为最后成品的白毫银针,依旧和茶青时那般,白毫格外多。

在冲泡的时候,白毫在沸水的刺激下掉落在茶汤中,为茶汤增添鲜爽感。

而白毫内部的毫香,也在沸水的刺激下释放出香气,这便是毫香。

不经常喝白茶的人,对于毫香的概念并没印象,并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香气。

但是经常喝白茶的茶友,肯定一喝就能知道这款茶毫香到底浓不浓,能够快速辨别。

在白毫银针新茶时期,毫香也是很有存在感的,并不只有老茶时才会显现。

更何况,在经过储存陈化之后,毫香也是会发生改变的。

从新茶时期清爽新鲜的毫香,变成沉郁浑厚的稻谷香。

《⁨3》

蜜韵,则是对白毫银针茶汤滋味的描述。

即冲泡出来的茶汤滋味非常甘甜爽口。

这种甘甜,并不会让人觉得甜得发慌,非常腻味,而是清甜。

这种甜,并不是大家经常吃的冰糖或者蜂蜜所呈现出来的甜。

喝白茶,也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其中的甜,而是在保留茶味的同时,又能让人感觉甘甜。

如果纯粹只⁩是为了喝甜水,那⁩么这世界上的选择何其多,何必选择白茶呢?

甘甜,从某种意义上,还有“回甘”的意思。

说到“回甘”,有一些人会觉得这是在胡扯,都是商家制造的噱头。

可实际上,如果真的喝过品质好的白茶,对于“回甘”二字的印象会很深刻。

品质好的白茶,内质中含有丰富的芳香物质,这些芳香物质并不仅仅只是闻起来香,还会掉落在茶汤中,形成落水香。

啜饮茶汤时,落水香随着茶汤进入口腔和鼻腔中,闻起来香,喝起来更香。

香气存留在唇齿间,在呼吸时都能感受到香气的流动,吐气如兰。

并且这种香气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并不短,喝完一杯茶之后的几分钟,呼吸和吞咽口水时都能感受到甘甜。

“蜜韵”二字,更是这方面的表现。

白毫银针,作为一众白茶中的佼佼者,品质自然不言而喻。

这样的一份白毫银针,就算没有进行过陈化,蜜韵也是存在的。

《4》

白毫银针,无疑是毫香蜜韵最为明显的一类白茶。

认真观察白毫银针,长相是一旗一枪,芽头肥壮且饱满。

在芽头肥壮的身体中,满含着营养物质。

茶树经过一整个冬季的物质沉淀,营养物质汇集在芽头中,在春天按照白毫银针的规格采摘下来。

这样的白毫银针,内⁧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茶氨酸含量丰富。

并且外表浓厚的白毫,在提供毫香的同时,也能提供茶氨酸。

茶氨酸含量越高,茶汤的滋味也就越清甜、鲜爽。

很多人一开始喝白毫银针时,喝不懂,觉得滋味很淡,没有想象中的茶味,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可是随着喝白茶的经验越丰富,过个一年半载再喝白毫银针,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妙处。

《5》

喝茶,需要细细品味,更需要时间来沉淀经验。

白毫银针泡出来的茶汤,非常稠滑,喝起来浆感明显。

喝起来的时候,细腻柔和,滋味饱满,落水香明显,这样的茶汤,真可谓称得上“蜜韵”。

白牡丹和寿眉中也不乏有品质好的存在,在毫香蜜韵上的呈现,远没有白毫银针那般明显。

因为毕竟茶树所积累的营养物质有限,采摘时间越晚,留给芽头和叶片的物质越少,茶氨酸的含量自然也就越少。

虽然经常能够听到别人评价一款白茶有“毫香蜜韵”,经常能够听到便会觉得不足为奇。

但是,这其中关于“毫香蜜韵”的真伪,也只能通过品尝茶汤来评价。

更多的时候,毫香蜜韵这个词,还是用来形容白毫银针。

毕竟,就茶叶所含有的内质而言,白毫银针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一喝就能知道。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