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16 12:12
前天写了一篇关于丝绸邮票的文章。丝绸邮票目前的版式有四种,其中有一种就是四连体小型张。
虽然说但就目前的价格而言,四连体小型张和其它的一些短腿品种相比,还算是比较高的,但是和其价格最高的时候相比,实际上已经是“腰斩+骨折”了。
实际上,四连体小型张在发行之初,并不是采用丝绸材质,同时更不是所有的四联体小型张都采用的丝绸材质。采用丝绸材质的是其中的7款——古代名人系列。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材质,四联体小型张最大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其“原罪“——大、太大了。
在2000年之前的编年票早期JT票、以及更早的时代中,由于经济的原因,个人集邮者极少有人会整版的收藏邮票,能够买上一个方连已经是顶天了。因此那个时候,版票的幅面再大也没有什么影响,反正都是要撕开的。
应该说这一局面是在1999年发行的”建国五十周年“(56个民族大团结也就是俗称的大团结”)后被打破了,因为就这款邮票的自身属性而言,肯定是整版收藏的。除非是撕了贴信,但是就其价格而言是没有人会这样做的。
而实际上就是这种大影响了其收藏。就目前而言,邮票版票的幅面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一旦超过了A4纸的幅面,就会给收藏和保存带来不方便。四连体小型张就是典型的代表。
第一款四连体小型张是2010年5月1日,为世博会开幕而特别发行了“世博园”四连体小型张,这是我国发行的第一款四连体小型张,发行量为20万张(发行时宣布的发行量是5.8万张,但是在2018年以后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里显示是20万张,我们现在采用此数量)。
四连体型张目前一共发行了9款,其中7款是中国名人系列的丝绸四连体小型张,另2款则是2010年的世博园四连体和2021年发行的冬奥场馆四连体。发行量最少的是张仲景四连体型张,发行量为15万;发行量最多的是包公和玄奘两款四连体型张,发行量为50万。
虽然上看起来,其实是发行量最多的玄奘四联体的发行量也不过就是50万,大致也就是相当于2003年小版的平均水平的确也曾经创出过200多元的价格,但是如今的价格也就是80-90元左右。
虽然其价格的下滑和市场的大势有关系;但是也和集邮爱好者在度过了对于四连体小型张刚刚出现后的新鲜感之后,发现了其自身属于存在的问题,而做出的选择有关。
所以说,邮票采用何种材质印刷已经越来越不重要的。反而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很多次的提到过, 对于邮票来说有三大原罪——大、长、重。这三个因素都会制约邮票的价格。
“大”的典型性代表就是本文中提及的四连体小型张。
“长”的典型性代表就是江山如画系列的——长卷版。
“重”的典型代表则是BPC大本册,和出身血统不算特别纯正的GPB个性化大本系列。
还是延续上一篇文章的话题,如今的集邮应该返璞归真,实在不需要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花样。集邮的最终形式还应该是邮票本身,也就是套票、小型张和由它们产生的各种实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