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BabyDetect基因筛查:新生儿医疗新时代的引领者

发表时间: 2025-01-30 03:29

BabyDetect基因筛查:新生儿医疗新时代的引领者

引言

每年,全球有成千上万的新生儿因罕见遗传病而面临严重的健康挑战。这些疾病往往在出生后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然而,如果能在症状出现前就进行筛查和干预,许多遗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大幅提升,甚至能够像健康儿童一样成长。新生儿筛查(newborn Screening, NBS)作为全球范围内普遍采用的公共卫生措施,长期以来依赖于生化检测来识别特定疾病,但这一传统方法存在局限,无法覆盖越来越多可治疗的遗传病。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将靶向二代测序(tNGS)引入新生儿筛查,以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检测方案。比利时的BabyDetect项目便是这一探索的前沿尝试。该项目自2022年9月起在列日地区的妇产科病房开展,旨在通过基因检测筛查165种可治疗的儿科疾病,涵盖405个相关基因。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这一创新策略,不仅提高早期诊断率,还能填补传统筛查未能覆盖的疾病空白,为罕见病患儿提供更及时、精准的医疗干预。(1月28日Nature MedicinePopulation-based, first-tier genomic newborn screening in the maternity ward”)

在该研究的前18个月,已有3,847名新生儿接受了筛查,研究显示,这一基因检测方法比传统NBS多发现了30例患病儿童,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是G6PD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共筛查出44名阳性病例。此外,还检测出了多种传统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遗传病和显性遗传病,如心肌病⁡糖原储积病、血友病、囊性纤维化等。这些发现不仅印证了基因筛查的高效性,也让研究人员开始思考如何优化筛查流程,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尽管BabyDetect项目已展示出基因筛查的巨大潜力,但仍面临变异解读、伦理考量、数据存储和成本控制等诸多挑战。那么,基因筛查是否会成为未来新生儿筛查的标准?如何平衡筛查的科学价值与伦理争议?这项研究的发现又将如何影响全球新生儿筛查政策?

为什么新生儿筛查需要革新?

罕见遗传病的挑战:为何早筛查比早治疗更重要?

新生儿出生后,看似健康的外表可能隐藏着遗传病的“定时炸弹”。罕见遗传病(Rare Genetic Disorders)虽然个体发生率低,但全球范围内每年仍有数十万婴儿受其影响,其中许多疾病在出生后几个月甚至几天内便开始影响生命质量,导致严重的智力发育迟缓、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然而,这些疾病并非无法应对。关键在于时间——许多遗传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只有在症状出现前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例如,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和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的治疗均已取得突破,但如果等到孩子出现肌肉无力或严重感染后才诊断,治疗效果可能大打折扣,甚至无法挽回生命。因此,早筛查比早治疗更重要,因为它能在疾病出现前就提供干预机会,阻止病程发展。

比利时BabyDetect项目的研究数据正是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在该项目的3,847名受试新生儿中,共发现71例基因突变携带者,其中30例传统筛查未能发现。这些孩子如果未能在早期进行基因筛查,可能会错过疾病的最佳干预窗口,最终导致严重后果。例如,在该研究中,一名新生儿因胆汁淤积症(cholestasis)、黄疸和皮肤鱼鳞病(ichthyosis)被进一步诊断为TJP2基因突变所致的肝病,但该突变在原本的筛查流程中并未被标记。如果当时未能发现其致病基因突变,该患儿可能会错过早期干预,从而导致肝功能不可逆损伤。

这一案例突显了一个问题:当前的新生儿筛查手段是否足够?传统筛查手段是否遗漏了部分具有临床意义的遗传病?

传统新生儿筛查(NBS)的局限性:为什么仅靠生化检测远远不够

目前,全球广泛采用的新生儿筛查(NBS)主要依赖生化方法,即在新生儿出生后1-2天采集足跟血,检测特定代谢产物蛋白质水平,以筛查代谢病、内分泌疾病和血液病等。但这一方法存在严重局限性:

检测疾病范围有限:目前,比利时南部地区传统NBS仅覆盖19种疾病,而BabyDetect的基因筛查方案则涵盖165种可治疗的遗传病,这一差距使得许多罕见病患儿被遗漏。研究数据显示,在BabyDetect检测出的71个病例中,有30例传统NBS无法检测出,说明传统方法仍存在显著盲区。

对无症状期疾病检测能力不足:许多遗传病在早期并不会导致明显的代谢异常,或者其代谢指标需要在特定条件下(如进食特定食物后)才能被检测到。例如,肌肉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I缺乏症(CPT2缺乏症)的患儿在传统生化筛查中不会呈现典型代谢异常,但基因检测却能直接锁定致病突变。在BabyDetect研⁩究中,一名患儿因CPT2基因突变而确诊肌病型CPT2缺乏症,但该病无法通过传统NBS检测出。

假阴性和假阳性问题:传统生化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受限,容易出现假阴性(未能检测出实际患病者)或假阳性(正常婴儿被误诊为阳性,导致不必要的焦虑和后续检查)。BabyDetect的研究数据显示,一名携带AGXT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最初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rimary Hyperoxaluria),但后续分析发现其两个突变均来自母系等位基因,并未真正导致疾病,‍表明基因筛查在避免误诊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

传统NBS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覆盖面和检测精度已不足以应对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基因组学飞速进步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先进、更精准的筛查手段,以填‬补⁡传统方法的空白。

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能为新生儿健康带来哪些改变?

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生儿筛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靶向二代测序(tNGS)作为一种精准、经济且高效的筛查工具,正在逐步进入临床应用。与传统生化筛查相比,基因测序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覆盖范围更广,能筛查更多可治疗疾病:BabyDetect的tNGS筛查覆盖405个基因,能够检测165种可治疗的遗传病,比传统NBS的筛查范围扩大数倍。

更早期、更精准地发现遗传病:基因检测不依赖生化指标,因此能在婴儿出生后第一时间锁定致病突变,而无需等待代谢异常的出现。例如,BabyDetect检测出的71个病例中,许多患儿在筛查时尚无症状,但其致病突变已被精准识别,这为早期干预创造了机会。

减少假阳性,提高筛查准确度:由于基因检测直接分析DNA突变,而非间接测量代谢产物,BabyDetect的筛查结果更为精准,减少了传统生化筛查可能带来的误诊风险。

为精准医疗奠定基础:基因筛查不仅能诊断疾病,还能为未来的个性化治疗和基因治疗提供依据。例如,对某些携带心肌病相关基因突变的新生儿,医生可建议进行定期心脏检查,以便在早期发现心脏功能异常并采取预防措施。

BabyDetect项目:前沿基因筛查的大胆尝试

为什么选择比利时作为试点?

在全球范围内,新生儿筛查(NBS)一直是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比利时南部地区选择率先试点基因筛查,并非偶然。这一选择既基于临床需求,也受政策与医疗资源的影⁩响。

比利时的NBS体系虽然运行成熟,但其筛查范围相对有限,仅涵盖19种遗传病,与英国(约9种)和美国(约35种)相比处于中间水平。然而,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可治疗遗传病被发现,传统的筛查方法已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在现有NBS基础上扩展筛查范围,并提升诊断率?这正是BabyDetect项目的初衷。

此外,比利时拥有较为健全的医疗体系和高接受度的公众健康观念。在过去的新生儿筛查研究中,该国家庭对新技术的接受率较高,90%的家长愿意让孩子接受基因检测,这为BabyDetect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比利时医疗机构与研究团队具备丰富的遗传学研究经验,例如列日大学医学中心(CHU Liège)在人类遗传学领域有深厚积累,具备开展大规模基因筛查的技术能力。因此,比利时成为这一前沿项目的试点国家,既符合科学研究的需求,也具备现实可行性。

研究规模与筛查流程:如何利用靶向二代测序(tNGS)筛查405个基因?

BabyDetect项目自2022年9月启动,至2024年4月,已筛查3,847名新生儿,其核心筛查流程基于靶向二代测序(tNGS),这是一种高效、精准的基因检测技术,专门针对特定的疾病相关基因进行深度测序。

知情同意:研究团队在产前及产后向4,260个家庭介绍BabyDetect项目,其中90%家庭选择参与。家长们通过数字平台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筛查过程符合伦理要求。

样本采集:在新生儿出生2-4天后,研究人员从足跟采集血样,并进行DNA提取。

基因测序:利用靶向二‏代测序(tNGS)技术,对405个基因的特定位点进行测序,专注于与165种可治疗疾病相关的变异。

变异分᠎析与筛选:每名婴儿的基因组平均可检测到4,000-11,000个变异,研究团队使用自动化决策树对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剔除良性和临床意义未明的变异(VUS),仅保留致病性(pathogenic)或可能致病性(likely pathogenic)的变异进行人工复核。

诊断确认:若检测到高风险变异,新生儿将接受进一步生化验证,⁡并结合ACMG指南(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标准)进行解读。

结果反馈与医学干预:对于确诊病例,研究团队会联系儿科医生,帮助家庭制定相应的医学管理方案,如定期监测、饮食干预或早期药物治疗。

这一流程确保了筛查的高效性,同时降低了假阳性和误诊风险,使基因筛查更具临床实用性。

BabyDetect 目标基因筛查panel中包含的基因列表(Credit:Nature Medicine

基因筛查panel的版本更新

方框标注的基因:表示在 BabyDetect 目标基因panel 2.0 版本中新增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是基于前期研究结果、临床反馈或最新的医学证据而被补充进筛查范围,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覆盖度和准确性。

白色字体的基因:表示在panel 1.0 版本中被移除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因为检测价值有限、阳性检出率过低,或者临床可操作性较低而被剔除。

与传统新生儿筛查(NBS)重叠的基因

标有上标 (a) 的基因:代表这些基因与比利时现行的传统新生儿筛查(NBS)所覆盖的疾病相关。也就是说,这些基因涉及的疾病已经在现有NBS计划中采用生化或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筛查,而BabyDetect 通过基因测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筛查方式,可能与传统方法互补或优化现有筛查策略。

基因筛查发现了什么?

传统筛查遗漏的30个病例:基因检测如何弥补空白?

新生儿筛查的核心目标是在无症状期发现可治疗的遗传病,以便尽早干预。然而,传统NBS主要依赖生化检测,对某些疾病检测敏感性较低,甚至完全无法筛查。而BabyDetect的基因筛查弥补了这一重大空白。

在该研究中,共检测出71名新生儿携带明确的致病或可能致病变异,其中30例未能通过传统NBS发现,占比42%。这些儿童在出生时未出现明显症状,若未进行基因筛查,可能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被确诊,此时已错失最佳干预时机。例如:

肌肉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I缺乏症(CPT2缺乏症):传统NBS难以检测该病,因为其代谢异常往往不显著。但BabyDetect发现一例CPT2基因突变患者,后续检测发现其酶活性显著下降,最终确诊。该婴儿在5个月大时已接受标准护理,避免了因肌肉损伤导致的严重代谢危机。

囊性纤维化(CF):一名新生儿携带CFTR基因的c.1865G>A突变,该突变在比利时传统NBS筛查的12种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