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22 09:18
导读:今日小雪,老人说最怕“小雪一日晴”,小雪晴天有啥预兆?早了解。
“天地初寒,落雪为安”,时间过得真快,今日11月22日,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小雪节气。这里的小雪指的并非是下雪,而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第20个节气,冬季的第2个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冬季向更深推进,降水量开始增加,降水形式也由雨转为雪。
老话说:“小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意思是说小雪时节土地开始封冻,这个过程不会持续太久,一般三五日之内就会完全封冻。可见小雪节气的寒冷程度,因此,一些农作物就要抓紧收割,像大葱如果不及时收割,可能会因为天气寒冷而枯萎,出现空心的情况;而白菜等蔬菜不及时收割,就可能会受到冻害。
古人为了更好的观察小雪节气的气候变化,把小雪节气平分为“三候”,每一候为5日,分别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一候“虹藏不见”,《礼记·月令》有云:“小雪之日,虹藏不见”,此“一候”描绘了小雪时节,天空中的彩虹悄然隐去的景象。彩虹,这自然界中最绚烂的桥梁,在小雪之后,因气温骤降,水汽凝结成雪,不再有足够的条件形成,预示着冬日严寒的正式开始。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随着气温的下降,天空中的阳气逐渐上升,而地面上的阴气则沉降,天地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自然现象,不仅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古人据此提出“冬藏”的理念,主张此时应减少户外活动,固本培元,以养生之道顺应天地之气。
三候“闭塞而成冬”,此时,大地被白雪覆盖,万物似乎都进入了沉睡状态,河流冰封,道路阻塞,天地间一片静谧而深沉。同时也寓意着冬天的真正来临,万物闭藏,以待来年春天的复苏。
今年的小雪不一般,是一个“夜晚小雪”,今年小雪交节的时间为2024年11月22日03点56分16秒,这属于夜晚的时间,因此,今年是“夜晚小雪”。
老话说:“白天小雪冬雪薄,夜晚小雪冬雪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小雪交节的时间在白天,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冬天地面的积雪比较稀薄,说明降雪天气会比较少;如果小雪交节的时间在夜晚,那么这预示着接下来的冬天地面会积起厚厚的雪,说明降雪天气比较多。但农谚有着地域性、时效性,因此,今年冬天降雪到底是多还是少,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古代没有先进的天气预报,古人就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了很多观察天气的经验,就以此经验来推测之后的天气走向,以便更好的进行农耕事宜,关于小雪农村有一句老话说:最怕“小雪一日晴”,小雪晴天有啥预兆?我们来看看农谚咋说的,建议早了解。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小雪交节这天下起了雪,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冬天降雪天气会比较多,甚至会连降数日,可见这样的冬季是多么寒冷。
降雪对于冬日的天气来说,可谓是“寒上加寒,但降雪天对农作物却有何好处。在《农政全书》中记载:“雪能杀虫,又能肥田,故雪水为农田之宝”,积雪不仅能降低害虫的存活率,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还能为农田带来宝贵的湿润与滋养。从而有效缓解冬季的干旱,为越冬作物提供必要的水分,使其在寒冷的季节里也能保持生机,为来年的丰收奠定基础。
更重要的是,当积雪覆盖在农田之上,就如同盖上了一层保护膜,不仅能抵挡冬日寒风的侵袭,还能保持土壤的温度不快速散发,从而减少冻害发生的可能,可谓是“一雪多得”,由此可以看出雪对农作物的重要性。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小雪交节这天下起了雨,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到了大雪节气就会下起雪,届时万物被白雪覆盖,所以称为“落白”。
大雪节气是紧接着小雪节气之后的一个节气,如果大雪节气开始降雪,那么天气就会更加寒冷,对于越冬作物来说可以更快地进入休眠期,以便为来年的生长累积养分,这对农民来说也是一个好的年景。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小雪交节这天是一个晴天,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不会太过寒冷,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三九天”。
“三九天”是冬季“数九寒天”中的一段日子,古人把一年最冷的时间段分为了九个九天,第一个九天为“一九”,第二个九天为“二九”......依次排列一直到第九个九天,这八十一天过后,意味着寒冬正式结束。
老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意思是说一年最热的时间段在三伏天,而最冷的时间段就在三九天,因此三九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寒冷的时间段,如果到了三九天气才会寒冷,那么也说明了这个冬天比较暖和,正是暖冬的特点。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小雪交节这天是晴天,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冬天降雪天气会比较少,天气也会因此比较暖和,说明是一个“暖冬”;反之,如果小雪交节这天下起了雪,那么这预示着冬天降雪会比较多,天气也会因此比较寒冷,说明是一个“冷冬”。
温暖的冬天虽说人们不用担心受冻受寒,但对农作物来说,这并非是一个好的气候。首先,温暖的气候会干扰越冬作物的生物钟,使其误以为春天已至,提前打破休眠,开始生长。这种“错觉”会导致越冬作物提前消耗宝贵的养分,而到了真正的生长期,却可能因养分不足而长势衰弱,甚至影响产量。
其次,冬季本身就降水稀少,在因降雪减少,气候温暖,那么土壤的水分将会迅速蒸发,出现干旱的情况。冬季虽说越冬作物会进入休眠期,但对水分还是有需求的,如果干旱,那么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将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来年的产量。
那么,冬天冷点好还是暖和点好?老话说“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该冷不冷,不成年景”,一年四季都有着不同的天气特点,万物也跟随这个节律不断重复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果冬天不冷,那么万物的生长岂不是也要受到影响?因此,不管怎么看,冬天还是冷点比较好。
综上所述,老人说最怕“小雪一日晴”这并不是无稽之谈,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如果小雪交节这天是晴天,不仅预示着冬天降雪较少会带来干旱的气候,还预示着是一个暖冬,不谈对人们的影响,单单对农作物的生长都会造成一定影响。
今日小雪,我们这里凌晨下起了雨,你那里天气如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