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为什么喝白茶时只能闻到花香,却无法品尝到毫香?教你几个方法!

发表时间: 2024-02-18 15:23

为什么喝白茶时只能闻到花香,却无法品尝到毫香?教你几个方法!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段‬时间,和茶友聊天。

看他朋友圈,隔三岔五就会打卡读书,并写下长长的读后感。

巧合的是,他看过的书,与村姑陈看过的,高度重合。

于是对方问我,平时怎么买书?

或者说,怎么知道哪本书好看,哪本书不好看?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从小就喜欢逛书店。

大多数时候,只挑有眼缘的书。

所谓眼缘,就是先被封面吸引,接着翻开它,随便读上一段,就大概知道这本书合不合胃口了。

纸质时代,以前的人,都是这么买书的。

而现在书店里,好多塑封书,不支持试看。

结果,买书便成了“‏相亲”,必须有个中间人告诉你这本书多好看,多值得,买回来得看运气。

所以,有时好看,有时实在不是一路人。

这好比喝茶,市场上,往大了说,有六大茶类

再细分一下,不同的茶类,又有不同的品类,来自不同的产地,有不同的加工方式。

最终
,形成了不同的香气和滋味。

对于茶客而言,罗布青菜各有所爱,众口难调。

想要遇到一款对胃口的茶,就像买到一本心仪的书,非常难得,全靠缘分。

《2》

近几年,白茶在圈子里发展迅速。

原因之一,便是得益于它丰富多变的香型,让人沉迷其中。

而在白茶的诸多香型里,有一种,很多新茶客都喝不懂。

那就是毫香。

其实,毫香作为白茶的品种香,在品鉴、品饮、品尝的时候,能起到关键作用。

好的白茶,毫香浓郁,老茶客还经常用“毫香蜜韵”来形容。

不过,比‬起白茶的花香、药香、荷叶香、枣香等其它香型,毫香太抽象了。

它是白茶中,最难以形容和描述的一种。

花香,可以代入栀子花、茉莉花、水石榕、缅因花、七里香等等。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且大家都很熟悉的花香,都可以具象化。

药香,也可以代入,比如鸳鸯藤、紫苏、防风、当归,同样是平时极易闻到的药材的气息。

再说枣香,就更容易了。

红枣⁠这种东西,堪称随处可见。

不仅有红枣枸杞茶,还有红枣糕,绝大多数人都尝过味道。

唯独毫香,想要准确辨认,很难很难。

尤其是对于新茶友来说,对白茶的认识很少,也没有系统地训练过茶叶品鉴。

喝白茶闻香时,往往会被更加清晰的花香和药香给吸引,转移了注意力。

反而对白茶最重要的品种香,毫香,敏感度低,且忽略掉。

所以,这些年来频繁被提问——白茶的毫香,到底是什么样?如何才能更好地感受出来?

新的一年,我们又遇到了新的朋友。

大家带着求知欲望,开始接触白茶,趁此机会,弄清楚毫香,能让喝懂白茶的道路,事半功倍。

《3》

毫香,不仅会出现在白茶的干茶里,冲泡后也会清晰地出现在盖香和水香里。

而在白茶的几大品类中,白毫银针的毫香,最为突出。

毕竟,毫香的来源,就是它身上的白毫。

白毫遇热后,就会散发出一股特殊的香型。

这,便是毫香出现的契机。

白毫银针身披白毫,浑身毛茸茸,因此它的毫香浓郁程度,远远超过了白牡丹和寿眉。

熟悉白毫银针的老茶客,对毫香的评价是,一股类似野草、野蕨菜、芦苇晒干以后的气息。

在春天的太姥山上,野草随处可见。

它们受到雨水的滋养后,破土而出,新鲜而鲜嫩。

茎秆嫩生生的俏立在茶园的某个角落里,与其它杂草共生。

但这股初生绒毛的味道,与毫香的DNA,恰好有七八分相似。

或许是因为,这些植物与白茶树共生共长。

又或许是,山风吹过的时候,白茶也吸收了这股味道。

总之,因为村姑陈真的闻过这天然的气息,便代入了。

每每喝到毫香,都仿佛回到了太姥山初春时,满山野草的场景。

除了蕨类,还有狗尾草、芦苇、芦荻、野菊……

故而,当你在打开装满白毫银针的密封袋,或者铁罐,或者纸箱时,这股似晒干野草的毫香,就会扑面而来。

它是直接的,直白的,具有冲击力的。

另外,也有茶客觉得,毫香有点像煮玉米须的味道。

这主要是形容毫香落入茶汤后,喝起来,在口腔里留下的香气。

柔润甘甜,淳和鲜爽。

《4》

感受不到毫香,还可能是闻香方式错了。

有些茶友,是直接把鼻子凑近干茶,去嗅闻气味。

虽然也能闻到,但由于没有热气的加持,茶香的表现较弱,能闻到的毫香清淡。

所以,为了让自己更加清晰地体验毫香的美好,最好还是借助白瓷盖碗

首先,烫壶温杯后,趁着盖碗还有余温,投5克干茶进去。

然后端起盖碗,上下摇晃三下,再把盖碗凑到鼻尖。

将盖碗的盖子,稍微揭开一些,不用完全揭开,就像轻启的贝壳那般。

这样更有利于保留茶香,不易挥发,让我们更准确地闻到毫香。

不仅是毫香,还有花香、草药香、竹叶香,都能任你细闻个遍。

闻完干茶香,就可以进行冲泡了。

烧一壶沸水,让它们彻底浸润干茶。

在100℃的水温冲击下,白茶当中馥郁的毫香,就会被完全激发出来。

一股如葳蕤野草,松风清露般的气息,便浮现在我们身旁。

出汤结束后,趁热揭盖闻香。

在高温状态下,毫香最为浓郁,令闻到的人,神魂颠倒。

如果等到凉了以后再闻,那毫香早就大量挥发,飘逸于空气中,与我们擦肩而过了。

最后,来感受落水香。

有经验的老茶客,为了更好的享受落水香,习惯于啜茶。

也就是,把茶汤吸进嘴里,靠空气震动,让茶香更好地蔓延至整个舌面和口腔。

暂时把茶汤含在嘴里,用舌头去推,此时落入热茶内的香气分子,便会上扬到鼻腔。

彼时,会让你感受到,口中的茶汤,俨然一杯琼浆玉酿。

好的白茶,闻着香,喝着也香。

等到吞下后,口腔里还留下满满的茶香,回味悠长。

《5》

茶客看待毫香,就像世人看待林黛玉。

千人千面,没有标准。

但可以肯定的是,毫香是舒服的、干燥的、令人愉悦的。

可不是什么巧克力味,更不是闷酸味。

其实,比起标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感受茶香。

对于新手来说,先从热气腾腾的盖碗里,嗅闻干茶香,再从盖香、落水香和挂壁香等不同的方面,进一步了解毫香。

如此一来,才是正确认识毫香的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