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22 18:28
英国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的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所谓“蒸汽时代”的发源地就在英格兰的中部区域,代表城市为伯明翰、曼彻斯特。
也正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启,大大提高了英国的生产力,各种科技成就也呈井喷式增长,为日后的“日不落帝国”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英国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
不过英国在工业上的辉煌已成过去式,由于近些年一直在搞“去工业化”,如今的英国已经没剩多少工业了,支柱产业已经全方位转移到了金融上。
伦敦金融城
其实英国工业的下滑和衰落并不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始的,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它的工业就已经逐渐落后于美国和德国了。
作为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为何英国工业当初会被美德两国全面反超呢?
个人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大萧条的影响和本土体量太小的影响。
很多人可能以为一战期间英国工业就被超越了,因为早在一战前二十年的1894年,美国的GDP总量就已经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但这种认知显然是不准确的。
一战期间,尽管美国、德国在工业产值总量上占优,但硬要说实力的话,还是逊色于英国的。
我们可以从海军战舰的水平来判断。
1910年代,英国海军战舰无论是总量还是技术都远超美德两国。
英国当时的战舰水平领先全球没话说,像无畏级、伊丽莎白女王级都是划时代的战略巡洋舰标杆。注意,是标杆,那时候别国只能跟在后面追赶,根本谈不上超越。
德国海军一直是弱项,1912年,英国已经列装八艘无畏级巡洋舰,而德国在1913年才开始建造同级别的战舰,这差距显而易见。
一战时期巡洋舰
至于当时远离“世界岛”的美国,常规军力一直维持得很少。美国的无畏级战舰水平整体上落后英国七年左右。
为什么只看战舰就能分出工业水平高低呢?
因为当时的大背景是,一战爆发,欧洲各国都在大搞军备,多数资源都投入到了军事武器的研发中去,而海军战舰又是当时技术含量最高的军工。
所以从海军战备就能看出,至少在1910年代,英国仍然是当世第一工业强国。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过后。
那次大萧条对欧美诸国的冲击极其严重,这其中英国无疑是受打击最大的国家之一!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个是人口流动加剧。
一战大大消耗了英国的青壮年人口,他们本来是在工厂生产,结果却损耗在了战场上。再加上一战结束后,很多工人离开英国,去了欧陆或美国,导致各大工厂人手紧缺。
一战想象图
同时,一战后,英国第三产业增长迅速,就业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强,与工厂固定式生产不匹配,工业恢复也开始延缓。
另一个是英国的经济危机恢复较慢。
大萧条率先冲击的是美德两国,对英国的影响有滞后性。不过也正是因为经济危机的滞后性,导致英国恢复经济的时间比德国、美国要晚很多。因此很多工业订单、技术以及人才都转移到了美国和德国。
德国工厂
到了二战前夕,英国的工业规模、技术水平等都已落后于美国和德国。
今天的英国仅余英伦三岛,面积不过24.4万平方公里,人口6700多万。
英伦三岛
德国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人口8400多万。
美国面积940万平方公里,人口高达3.4亿!
这是现如今,英美德三国的体量对比,英国全方位处于下风。
发展工业,最重要的就是人口,有了人口,总量才会高,规模才会大。
让我们将目光放到一战前夕,彼时英国本土的体量就已经远远不如德国和美国了。
一战前夕的英国,本土人口约为4300万。
当时的德国是多少?6800万人口,比英国足足多了2500万!
而美国的人口更是逼近一亿!
1930年代的纽约
在人口的巨大差异下,即便英国人均产值可能要高一些,但在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上,英国已全面处于下风!
可能有人会说不能只算英国本土,因为当时的英国还有广大的殖民地。
确实,如果算上殖民地的话,那么英国的体量就要大很多了。
不过殖民地为英国增加的仅仅是土地面积和人口,对于工业上的帮助则是聊胜于无。
英国殖民地范围
按照当时整个大英帝国的范围来算,英国本土的经济产值占到了65%左右,并且是以工业产值为主,属于核心中的核心。
而殖民地的情况如何呢?
印度够大,人也够多,它的经济总量占比约为20%,但是大部分都是农业,只有少量手工业。当时的印度主要提供原材料和人力资源,工业根本没它啥事儿。
新大陆的加、澳、新三国,虽然面积大,资源丰富,但是人太少,很多地方未开发,因此经济占比只有10%左右。
至于非洲和加勒比地区,就只能提供资源和农产品了。
以此来看,殖民地对英国工业的直接贡献并不大。
不过殖民地维系着英国当时的海外霸权,即使工业不如德国和美国,英国依靠强大的海军和全球殖民体系,在一战时期仍然是全球最强国。
即便当时德国、美国工业增长迅速,但综合国力还是不如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