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04 09:57
各位,今天我们要来聊一个比娱乐圈大瓜还要精彩的传奇故事哦。主角并非是什么流量明星,而是一位让听故事的人甘愿跪下的苦行僧——释觉定法师。
2021年7月31日,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金龙山上,正觉寺里传来了令人心痛的消息:87岁高龄的释觉定法师圆寂了。
虽然那位先生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寺庙。
正觉寺占地3500平方米,周围群山环抱,风景美得冒泡。但如此格局之大的寺庙因何而建?别着急,且听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这座寺庙是由释觉定法师亲手建设的,历经43年时间,所有的砖瓦都是自己一手一脚垒起来的。而不是一个土豪随意用金钱堆砌的。
令人震惊的是,释觉定法师不仅建立了这座寺庙,还坚持了63年不吃油盐的苦行。
说实话,这位老法师的故事比那些娱乐圈的瓜更有看点,不信吗?那就继续往下看,我保证你看完后会对这位法师心生敬意。
这是一个真实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释觉定法师用他的一生,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坚持,什么叫做信仰。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位传奇法师的神秘面纱,来看看他是如何逐步筑就这座惊为天人的寺庙的。
事情发生在1979年,那年,释觉定法师来到了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北中镇的金龙山。
释觉定法师看着自己山上的寺庙转眼被夷为平地,心中不禁十分悲痛。
就在此时,释觉定法师做了个梦,梦见观音菩萨告诉他这地方可以修建寺庙。
得到这个梦境的指示后,释觉定法师没有片刻犹豫,立即投入了他的建庙大业。
咱们都知道,释觉定法师是个“百万富翁”,但其他人却不知道,他的财富不是通过炒股或者其他投机行为获得的,而是他这些年来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化缘积攒下来的。
他将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找来工人开始打地基。
接下来的日子,释觉定法师选择了进入"独自修行"模式。他每天只在黄昏时分享用一次简单的食物,然后从清晨一直工作到黄昏。
为了省钱,他亲自跑到5里外的地方买砖,独自挑着砖头上山下山,一共来回跑了10多里路。
你能想象的到吗?一个人,一座山,一个梦想,这样坚持了43年。现在的人可能会骂他傻。
随着时间的推移,释觉定法师的故事逐渐传播开来。附近的村民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前来帮忙。
许多人纷纷前来祭拜释觉定法师,期望能拜他为师、学习佛法。前来的人不仅帮忙建设寺庙,还向释觉定法师请教佛法。
最后,在释觉定法师和许多善男信女的共同努力下,正觉寺成功建成。
这故事告诉我们,梦想不分大小,关键是你愿不愿意为之付出。释觉定法师用43年的时间,不仅建起了一座寺庙,更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大家好,欢迎来到时空变幻的1940年。在那时,我们的主角——小和尚释觉定,也就是陈多兴,只有5岁。
这一年冬天,陈家门口路过一位云游和尚。和尚看到陈多兴,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直直盯着陈多兴看。他对陈多兴的母亲说:“这孩子目光有神,有慧根,与佛有缘,应该早日出家。
但陈多兴的母亲怎能让心爱的儿子出家呢,她当场就拒绝了。然而,这位母亲并不寻常,她是一个深信佛教的人。
虽然没有让儿子出家,但开始给儿子灌输佛学知识。逛寺庙成为了家常便饭。
小陈多兴虽然还不太懂佛学,但每次看到佛像就觉得特别亲切。初一十五,他都会跟着妈妈去寺庙,闻着香火味,看着庄严的佛像,心里就觉得特别美滋滋。
这一切,都为陈多兴日后的"佛界之路"铺设了伏笔。到了14岁,陈多兴对佛学的兴趣彻底爆发了。
他已经加入了素食者的行列,不再杀生,并且经常离开家,前往几十里外的塔纳庵学习。
尽管没有上过学,但他通过观看佛经学会了认字。
16岁那年,陈多兴顺利实现自己的愿望,正式剃度出家,法号为“释觉定”。
自那以后,他的一生都与佛教建立了紧密的关联。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剧情有点熟悉呢?没错,它不就是咱们常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吗?只是,主角释觉定的“材”并非是在舞台上成为明星,而是成为一个和尚。
释觉定的使命是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这个故事让我们领悟到,缘分的奇妙。一个游历四方的和尚的预言和一位母亲的引导,竟然就这样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些人想问了:出家人不是应该六根清净,不问世事吗?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释觉定法师不仅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更是一个大孝子!这件事情说出来,恐怕会让很多人感到汗颜。
原以为出家后能专心修行的释觉定法师,在他爸爸去世后却要面临着照顾病弱的老母亲的责任。
作为儿子,他怎能对病重的老母亲置之不理呢?于是,释觉定法师开始了既在寺院修行又照顾母亲的“双面生活”。
他过的这种生活让他身心俱疲。
然而,老天爷似乎在考验他的孝心。他母亲的病情严重到多家医院都无法救治的地步。
当世佛上师目睹母亲命垂一线,忧急若焚,如热锅上的蚂蚁。在此紧要关头,他想到了"二十四孝"中的"割股疗亲"。
释觉定法师立刻动手,狠心从自己的手臂上割下一块肉,熬成一碗热汤,喂给母亲喝。
你猜怎么着?释觉定法师的母亲喝了释觉定师父煮的这碗肉汤后,病情竟奇迹般地好转了!这真的是现实版的"割肉救母"啊!这个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大家都被释觉定法师这份赤诚的孝心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经过多年后,当记者再次问起这个问题,释觉定法师的胳膊上疤痕依旧历历在目,轮廓分明。
他表示如果再次遇到这种情况,他仍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你可能会说,这种做法太极端了吧?从医学角度来看,确实不太科学。
然而,释觉定法师的孝心的确是真实存在的,他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关爱,尽管当时医疗条件不太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是实际行动的证明。释觉定法师以他的实际行动,展现了“百善孝为先”的真正含义。
各位吃瓜群众,现在我们来聊聊释觉定法师的修行生活。
首先,我们来谈谈他的着装。释觉定法师生着的是一件百衲衣,这是由他人施舍的旧布条缝制而成的。
再来谈谈饮食。释觉定法师从年轻时就开始食素,并且自1963年至今未曾食用过荤腥,每天的食物主要是清水煮蔬菜,再配上一碗白米粥。
你可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呢?释觉定法师解释说,这是一种修行方式,可以让自己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他觉得他的思维很丰富,物质享受并不能满足他。
释觉定法师除自给自足外,还常常帮助他人。他会将自己种的蔬菜送给邻里乡亲,还会做一些无糖无油的糍粑,分发给游客。
虽然这些食物对我们来说可能不太容易接受,但是释觉定法师却觉得这让我们能体会到最原本最纯真的滋味。
释觉定法师不只是个在寺庙里静修、沉静多年的和尚。他还有一双穿了40多年的雨靴和球鞋,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2017年,当地遭遇暴雨,许多村民的房屋被毁。释觉定法师毫不犹豫地打开寺庙,让村民们前来避难。
看到这里,你或许觉得释觉定法师的生活太艰辛了;然而,对他来说,这种生活更是一种充实且快乐的修行。
他觉得帮助他人是出家人应负的责任,他会一直努力去帮助别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取决于物质的富有程度,而取决于心灵的充实和满足。释觉定法师用自己的人生证明了"知足常乐"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