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25 11:38
文 | 外科杨医师科普说
编辑 | 外科杨医师科普说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阿姨退休后,迷上了养生。她的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各种养生小贴士。最近,她看到一则流传很广的说法:“吃姜不去皮,吃错一生疾”,顿时心里打起了鼓。姜,这个厨房常见的调味品,究竟该不该去皮呢?王阿姨心里犯了嘀咕,究竟吃姜不去皮,会不会真像传言中说的那样对身体有害?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王阿姨专门去请教了老邻居刘大夫。刘大夫是中医出身,几十年的从医经验让他在小区里颇受尊敬。刘大夫听了王阿姨的疑问,笑眯眯地给她讲了一番道理。
姜,自古以来就是药食两用的宝贝。在中医的典籍中,姜被誉为“辛温之药”,具有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的功效。尤其在感冒初期,喝一碗热乎乎的姜汤,往往能立竿见影地驱寒解表。
刘大夫解释,姜的药用价值不仅在于它的肉,“姜皮”同样也有独特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指出:“生姜皮利水,肉散风寒。”意思是,姜皮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而姜肉则以驱寒见长。因此,从中医角度看,姜皮和姜肉并不是简单的“去皮”或“不去皮”之争,而是根据不同用途来灵活选择。
如果是为了驱寒解表,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喝姜汤暖身,去皮与否并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身体出现水肿或湿重的情况,姜皮的利水消肿作用便不容忽视。这时,保留姜皮反而更有助于调理身体。
网络上传言“吃姜不去皮,吃错一生疾”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刘大夫不禁笑了笑,告诉王阿姨,姜皮并不是有毒的东西,吃了也不会危害健康。相反,生姜皮本身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以及一些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
刘大夫也提醒,生姜的表皮容易接触泥土和农药残留,因此在食用前要仔细清洗。如果担心农药残留,可以选择去皮食用。但将“吃姜不去皮”等同于“吃错一生疾”,显然是过度夸大和迷信。
王阿姨听到这里松了口气,心想,看来这传言不过是夸张之词,至少不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大问题。不过,她又有些疑惑,问刘大夫是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可以随便吃姜。
“姜确实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多吃。”刘大夫满怀经验地说道。他解释,虽然姜具有较强的驱寒功效,但它毕竟属于“辛温”之物,吃多了容易上火。因此,对于体质偏热,或者本身有火气较重症状的人来说,大量食用生姜可能会加重不适。
有些人经常出现口干舌燥、眼睛发红、面色潮红等情况,这类人群往往属于“阴虚火旺”体质,过多食用姜反而容易加重症状。刘大夫还提醒,有些正在服用某些特殊药物的人,也要注意避免与姜同食,以免影响药效。
除此之外,刘大夫还指出,姜虽然适合寒性体质的人驱寒暖身,但有些人群还是应当慎重,比如孕妇、胃病患者等。在这些人群中,姜的刺激性可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姜的种类也有讲究。市场上常见的姜有老姜和嫩姜两种,各有各的特点。刘大夫解释,老姜的辛辣味更浓,药性更强,适合用于烹饪或药膳,特别是在寒冷季节使用。而嫩姜的味道相对温和,适合夏季凉拌或当作配菜食用。
刘大夫建议,日常生活中如果是为了一般的调味,嫩姜不去皮直接使用就可以。如果是为了药用或驱寒,老姜是更好的选择。特别是在冬季,老姜去皮或不去皮都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来决定。
刘大夫的话让王阿姨茅塞顿开,原来“吃姜不去皮”并没有所谓的“一生疾”,而是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具体的健康状况,灵活选择去皮与否。姜皮和姜肉各有功效,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姜含有丰富的姜辣素、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促进消化、抗氧化等作用。而姜皮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对于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去皮与否更多是个人习惯和身体需求的选择。
王阿姨听完后笑着说:“看来以后吃姜不用纠结了,关键是要看怎么吃、吃多少、什么时候吃!”刘大夫点点头,这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总之,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和药材,去皮与否不必过于纠结,关键在于了解自身需求,适量合理地食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姜的健康功效。
参考文献:
李时珍,《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