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17 14:51
有些人每天排便通畅,大便很健康;有些人大便溏稀,经常腹泻;有些人大便干结,长期便秘。但还有这样一类人:大便前端干硬,后边黏软不成形。这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用药调养?
为何大便“头干后稀”,中医怎么看?
1.大便“头干”
食物经小肠消化吸收后,其糟粕部分下输大肠,大肠继续吸收其中的水分,就变为粪便被排出体外。但是如果胃火旺盛,火邪就会向下依次传递给小肠、大肠,蒸耗肠道中的津液,使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被过度消耗,进而引发大便干结的情况。
2.大便“后稀”
如果脾胃虚寒或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脾胃无法有效地把食物中的精华吸收掉,这些水谷精华就会与食物残渣一同向下输送到大肠。大肠短时间内无法把过多的水分吸收,于是就出现了大便不成形甚至腹泻的情况。因此,大便头干后稀核心是“虚实夹杂”,胃肠火旺而且脾虚寒。
调养思路——补脾虚 泻胃肠火
搞清楚了原因,那我们自然有调理思路了,我们只要调理脾胃虚弱、虚寒以及胃肠火旺就好了。但我们要知道自己到底是脾气虚还是脾虚寒,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理,效果才会好!
一,脾气虚+胃肠火
如果怕凉的症状不太明显,但是经常感到:食欲不振、浑身无力、少气懒言,稍微吃一点油腻的食物就会肚子胀满,齿痕舌较为严重。那你可能是脾气虚了,此时,可以应用香砂六君丸搭配麻仁丸或者 三黄片。
二,脾虚寒+胃肠火
如果一吃凉的食物或者一受寒,就出现大便稀薄的情况,多属于脾胃虚寒。此时,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搭配麻仁丸。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的力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来看看其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炮附子。就是理中丸四味,加了一味附子。人参,有大补元气的作用,主要补的就是脾胃之 气;白术,则长于燥湿,脾喜燥恶湿,相当于推动脾胃气机运转。干姜可以温脾胃散寒,温肺化饮;炙甘草调和脾胃,配合干姜使药力更持久。
理中丸四味,其实补脾阳效果就很好了,为什么要加上附子呢?
因为附子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用最近的流行语来讲就是更“全面”,相当于从源头生产阳气,所以温阳散寒的力量更为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