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26 16:55
“我原本也住这里,我原本就坐在那里,我原本是中国的皇帝。”
这是《末代皇帝》里溥仪的一句台词,这句话鲜明的道出了清朝没落后爱新觉罗家族的无奈。
一朝皇族沦落为平民,清朝末的阿哥格格们大多接受不了,怨天尤人,或是借着皇族身份,攀附新权贵,继续维持锦衣玉食的生活。
然而,也有 格格融入寻常生活,自食其力,取得了卓越成就。
她就是爱新觉罗·韫欢,在清朝时期被叫做“七格格”。
韫欢虽是金枝玉叶,却生在晚清最混乱的时候,但她活到了2004年,临死之前说出了她哥哥溥仪这辈子都不敢说的一句话。
也是这句话,彻底撕开了晚清政府的遮羞布。
西方列强侵略,国家千疮百孔。曾经不可一世的清王朝几次三番舍下“天朝上国”的脸面,还是没保住祖宗的基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仁人志士将国家兴亡系于己身。
1912年,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溥仪退位。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清王朝覆灭了,但新成立的中华民国还是给了他们特殊的优待。《清王朝优待条件》成了爱新觉罗家族最后的体面,溥仪继续留在紫禁城里做他那所谓的“皇帝”。
虽没了权利,经济上也算要啥有啥,皇族们的生活还算悠然自得。
1921年春,溥仪的生父摄政王载沣府里传来喜讯——喜得千金。
刚出生的小家伙哭声响亮,载沣心生欢喜,府里的所有人都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生命。
载沣给女儿起名“韫欢”,不言而喻,希望她能够在这乱世平安喜乐,欢快从容的过完一生。
小格格的出现,让平日里死气沉沉的王府开始有了欢声笑语。
望着小不点女儿在院子里和下人玩耍,跑来跑去的样子。
载沣心生感慨:“如果我们只是寻常百姓家,未曾被这高高的围墙给困住该多好。”
载沣在后人眼里是清朝为数不多,不求上进,不贪图权势的摄政王。
深谙清政府的腐败之道,载沣明白爱新觉罗家族的辉煌大势已去,眼下局势,明哲保身是为上策。
他不再关心外面又是怎样变了天,整日在王爷府闭门不出,求的就是一个清闲。
可载沣心里也有不甘,他明白清政府江河日下的重要原因就是不愿意开眼看世界。
载沣吸取教训,要求儿女们每个人都要熟知中文和外语。
学习中文,为的是了解儒家文化,不忘本,不逾矩,学习外语则是为了知晓天地之浩大,除一除天朝上国的老思想。
作为载沣最宠爱的女儿,韫欢从小学习十分用功,既能谈儒家仁义礼智信,也能谈西式教育的科学与民主。
王府的日子虽然苦闷,有了父母双亲和兄弟姐妹们的陪伴,韫欢在幸福中慢慢长大。
野心家们很快打破了王府里的平静,溥仪也遭了殃。
1924年,冯玉祥的军队打到了紫禁城,溥仪和爱新觉罗家族最后的体面在一声声枪响下消失殆尽。
当着溥仪的面,冯玉祥亲手撕毁了《优待条件》,将溥仪这个手无寸铁的皇帝赶出了紫禁城。
今时不同往日,溥仪虽然觉得受了莫大的屈辱,仍然不敢反抗,带着一众人灰溜溜的投靠载沣。
亲王府里,溥仪脸色铁青,载沣一家人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意识到什么的载沣忽然带着一家人,对这个旧时代最后的皇帝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最后的安慰,他知道溥仪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清王朝腐败几代,这样沉重的担子丢给年少的溥仪,实在不公平。
若瑶光未亡,他也会成为一个好的帝王,盛世繁华。
监视溥仪的国民军官不理解父子之间复杂的情感,出言讽刺道:“在外面被吓的尿裤子,在生父面前反而摆起了架子,老子跪儿子,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溥仪怒目而视,却只是紧了紧拳头,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来。
这是年少的韫欢第一次见到父亲口中的皇帝,也是哥哥溥仪。
她觉得哥哥并不像下人们描述的那样威风凌凌,看上去精瘦,眼神黯淡无光。
韫欢甚至觉得哥哥不如府里的家丁看着幸福,她不明白皇帝这个职位究竟给溥仪哥哥带来了什么?
她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大姐韫瑛,说:“皇位真是个害人的东西,哥哥看着一点也不开心。宫里的人除了文绣姐姐,我一个也不喜欢。
大姐连忙捂住韫欢的嘴,提醒她多说无益。
韫欢撇撇嘴,她不明白大姐究竟在怕什么?
1925年,估计是韫欢从小到大最不开心的一年。
这一年,她的亲姐姐韫瑛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紧急手术。
与韫欢不同的是,贤良淑德的大姐韫瑛受西式教育影响较小,只觉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随意切除。
韫欢去求父亲劝劝大姐,让大姐尽快做手术,可一向开明的父亲也沉默了。
这是韫欢第一次对这个家有了陌生的感觉,她对这里腐朽的内在感到厌恶。
韫瑛的死,成了韫欢的一生之痛,也是她性格转变的重要一环。
大姐走后,韫欢的奶奶刘佳氏也撒手人寰。
这一年的醇亲王府,着实不太平。
1931年,韫欢10岁,她不再是那个需要别人安慰的小女孩,受西式教育的影响,她向往王府外面更加广阔的天地。
与她一样向往自由的,还有她的嫂子文绣。
同在王府居住这么多年,韫欢明白文绣是一个不愿意被束缚,心怀天地的女子。
父亲与皇帝哥哥还在死守着名存实亡的皇家脸面,即使知道溥仪与文绣早已没有了夫妻感情,仍然不愿意放文绣自由。
封建思想的腐朽落后给了年仅10岁的韫欢沉痛一击。
溥仪这时还在想着自己的皇帝梦,甚至被日本人蒙骗,开始与日本人勾结。
韫欢知道后,更加瞧不上这个腐朽的哥哥。
1931年8月,经过文绣的几番努力,她终于如愿恢复了自由身,和溥仪离了婚。
两人离婚的消息轰动了整个北京城,甚至还登上了报纸。
这件事对韫欢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一直以来,她痛恨腐朽落后的父亲和溥仪,但年纪尚小的她不敢做出反抗,只能任由其发展。
文绣的离婚事件,给幼年韫欢的心里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1932年3月,皇帝哥哥受到日本人的坑骗,前往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成为了整个民族的罪人。
哥哥写信到王府,希望父亲载沣带着韫欢前往东北与他会合,美其名曰共享天朝荣华。
可韫欢冷笑一声说到:“时间不会倒退到清王朝,这样做只能是死路一条。”
她让父亲给溥仪回信,婉拒了他的邀请,并对他进行了最后的劝告。
韫欢十几岁的时候,国家正是最危难的时候。
昔日华夏大地,神采不再。日寇入侵,民不聊生。
韫欢跟随父亲过上了四处流亡的生活,她恨透了战争,更恨透了日本人。
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出于保护的目的,不允许韫欢出门,这可把心系家国的韫欢急坏了。
她把自己偷偷攒的私房钱拿给家里的下人,让下人拿出去交给外面慈善基金会,韫欢通过各种渠道,给国家和百姓捐了很多钱。
终于,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英勇华夏儿女赶出了日寇。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得知消息的韫欢激动的跑上街头,告诉所有人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就连一向庄重严肃的父亲载沣也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赶走了日本侵略者,韫欢的流亡生涯也结束了。
她同父亲一同回到北京,这时父亲却开始担心起了她的终身大事。
不愿意听从父亲安排结识名流的韫欢,决定投身于教育事业,为战后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她和四哥溥任一起创办了“竞业小学”,成为了一名老师。
为了表达自己彻底与过去决裂的决心,她摒弃了爱新觉罗这个姓氏,给自己起名叫做金志坚。
工作期间,韫欢十分认真,她全身心的投入,并且有着巨大的幸福感。
在学校教书几年之后,韫欢发现了一个让人心痛的现象。
那就是学校课堂上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生多,女生少,有的一个班级甚至没有一个女生。
韫欢明白,虽然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多年,但大多数人还是受着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愿意把女孩子送进学校学习知识。
决心改变的韫欢辞掉了竞业小学的工作,与父亲哥哥告别,开创了一家女子学校。
学校以韫欢的新名字——金志坚命名,代表着她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拯救更多中国女性,让她们都能够走进学堂学习知识,拥有广阔的人生。
很快“志坚女子学校”凭借着雄厚的实力和踏实的办学态度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女孩子前来报名。
韫欢的事业取得了新高度,可她的人生大事还是没有解决。
父亲载沣记得白头发滋滋往外冒,可韫欢却觉得这件事急不得。
哥哥开始给她介绍身边的青年才俊,韫欢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应付哥哥与父亲,她还是硬着头皮去相见,却故意搞砸了每次见面。
1949年,韫欢的真爱悄然降临。
学术会议上,韫欢认识了一个文质彬彬,出口成章的青年学者——乔弘志。
两人同样都从事教育事业,理想信念总是不谋而合,韫欢觉得和他交流仿佛打开了新天地。
爱情总是一瞬间萌生,继而爱的火焰,便向全身肆虐,不可阻挡。
韫欢和乔宏志很快坠入爱河,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两人相敬如宾,生活甜蜜。
乔宏志知道自己妻子是怎么样的为人,即使在敏感时期,他依旧不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韫欢。
韫欢是个工作狂,一工作起来就忘了时间,经常到了饭点忘记吃饭,乔宏志就会亲自下厨为她制作爱心便当。
知道韫欢从小娇生惯养,乔宏志从来没让她做过家务。
就这样,两人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婚后的很多年。
伟大的爱情会被时间打败吗?不会,但会被生离死别打败。
中年后,乔宏志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韫欢整日往返医院与学校,悉心照顾爱人。
最终还是没能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命,乔宏志因病离世。
1960年,韫欢饱受丧夫之痛,独自一人扶养三个孩子。
也曾有热心人想给韫欢再寻找一段良缘,可都被韫欢拒绝了。
在他心里,乔志宏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此后,韫欢的人生里只有两件大事,经营好两人的教育事业和扶养三个孩子长大。
韫欢多年苦心经营,三个孩子个个听话懂事,学校的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大。
韫欢觉得,人生这场答卷,她已经尽全力在书写。
转眼间到了2003年,此时的韫欢已经是位花甲老人,疾病缠身。
很多人围在她病床前,有子女,但最多的还是韫欢的学生,她们眼含热泪,目光中充满了心疼与不舍。
或许这些泪水对韫欢来说,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2004年,韫欢已经到了油尽灯枯之势,临终前,她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我的家族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中国历史的罪人……我们对不起这个国家和民族。但我非常感激自己还能为人民服务,我此生无憾了……”
溥仪虽然经过改造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并用后半生为新中国服务。但他至始至终都不敢承认的这个事实,却被韫欢说了出来。
这话说完,韫欢就永远的闭上了双眼,瞬间,病房里哭声一片。
韫欢,也就是金志坚女士,做过清朝的格格,也做过新时代的教书匠。
经历过腐朽黑暗的旧中国,也昂首阔步的走进了新时代。
这位伟大的女性波澜壮阔的一生如太阳般光辉灿烂,照亮了许多后来者。
人民政协网《大清灭亡之后,格格们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