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06 17:37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你的问题不是在于运动不足,而是休息太少了。”医生一边合上体检报告,一边对刘建国说道。
刘建国,今年62岁,是一名退休的历史学教授。几天前,他去博物馆看了一场关于青铜器的专题文物展,看到一半时,忽然觉得胸口一阵不适,额头也开始冒汗。
身为历史学者,刘建国见过的文物不计其数,但这次文物展恰好涉及他研究多年的领域,他不想错过。然而,身体的抗议让他不得不匆匆结束观展,前往医院做了体检。
“休息太少?”刘建国有些疑惑,“医生,我可没少睡觉啊,每天还早起去公园散步,我这精神头儿看着也不差。”
医生推了推眼镜,微微笑道:“刘教授,我不是说你睡眠不足,而是说你需要更多的‘休养’。
诚然,运动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然而,对于年逾六旬的人而言,运动虽重要,却非长寿之唯一关键,真正的长寿之道,更在于学会如何修养身心,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休养?”刘建国重复了一遍,显然有些不解,“我平时也没干什么重活啊,这怎么还需要休养?”
医生点了点头,开始详细解释:“过了60岁,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会自然衰退,尤其是心血管系统。
您这次的不适主要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再加上长期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紧绷,您的身体其实早就在喊累了。休养,不仅仅是休息,而是要让身体和心灵得到双重放松。”
刘建国听得认真,作为学者,他自然明白医生的意思,但他更好奇的是:“那您说的休养,具体是指哪些方面?是不是就是少动多休?”
医生笑着摆了摆手:“可不全是这样。
休养不等于躺着什么都不做,而是要讲究方法,特别是到了您这个年纪,有三条要牢记,过度运动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反倒不如调整生活习惯,养成正确的休养方式。”
刘建国虽然年过花甲,但依然保持着一颗求知若渴的心。他往前凑了凑,准备听医生的“秘籍”。
医生接着说道:“第一条,就是‘动静结合’。很多老年人以为,退休后应该大量运动,来弥补年轻时的运动不足。
事实上,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而言,过度运动可能会加重关节和心脏的负担,因此并不总是有益的。
尤其是像您这样的文职工作者,长期坐办公室,突然增加运动量,身体未必能承受得了。
适量的运动是好事,比如散步、太极拳、轻度的瑜伽,但别一上来就想着要马拉松或者去健身房练力量。”
刘建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个道理我懂,确实不能太激进。可我觉得自己平时的运动量不算大啊,怎么还会觉得累呢?”
医生解释道:“问题不在于你运动多少,而在于你运动的强度和方式。散步虽好,但如果一口气走上两小时,也会让关节和心脏吃不消。
你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选择一些温和且带有放松效果的运动来进行锻炼。比如,可以尝试打打太极,或者去游泳,这些运动既能活动身体,又不会过度刺激心血管系统。”
医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第二条,就是‘养心调神’。
我们常说,心情愉悦、情绪稳定对健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退休后,人们容易陷入一种空虚感和焦虑感,精神上得不到放松,长期下来,不仅影响睡眠,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您平时工作压力大,研究历史需要大量的脑力劳动,这对心脏和神经系统其实是个负担。休养身心,就要学会适当地放下,少点精神紧张,多点乐观轻松。”
刘建国听得入神,作为一名教授,他深知精神压力的重要性。过去几十年里,他一直忙于各种学术研究,特别是青铜器领域的课题,让他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即使退休后,他也没能完全停下来,时常为了写论文或者准备讲座废寝忘食。如今医生的话让他意识到,这种长久的精神压力,可能才是他身体不适的根源。
“我有一个患者,跟您情况很相似,也是位学术界的老专家。”医生接着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这位患者由于长期的精神压力,心血管出现了问题,曾经几次在学术会议上突然感到头晕和胸闷。
后来我们给他调整了作息,并建议他多做一些放松的活动,比如练练书法,去公园走走,不再逼自己天天写论文。他的状况慢慢好转了,没过几个月,心脏问题也明显缓解了。”
刘建国点了点头,心想自己或许也该学习放慢节奏,不必再为了每一个小细节而过度焦虑。
“最后一条,”医生继续说道,“就是饮食调理。过了60岁,饮食的调整比运动更重要。许多人忽视了这一点,以为只要身体健康,怎么吃都无所谓。
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系统的功能会逐渐减弱,此时,摄入过量的油腻食物或是高盐、高糖食品,都会给身体,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带来额外的负担。”
“那饮食上具体要怎么调整?”刘建国提问道,尽管他对饮食健康已有所认知,但医生的话语却激发了他进一步深入了解具体细节的渴望。
“关键是要吃得清淡、营养均衡。”医生回答道,“首先,少吃红肉,多吃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其次,通过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即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以有效地促进消化与代谢过程。
最后,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高盐饮食习惯会提升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而高糖饮食则容易诱发肥胖与糖尿病,这两者均对心血管健康构成不良影响。”
医生顿了顿,补充道:“特别是心脏功能已经有所下降的老人,饮食上一定要格外注意。有研究显示,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可以减少30%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您可以尝试‘地中海饮食法’,这是一种低脂高纤的饮食模式,已被多项研究证实有助于心脏健康。”
刘建国听完,不禁感慨:“看来,真是细节决定健康啊!我平时也没少吃些油腻的食物,以为多运动就能平衡,没想到问题还在饮食上。”
两人聊了许久,刘建国离开医院时,心情轻松了不少。从今日开始,他决意遵循医生的指导,着手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既不过度运动,也不再强迫自己天天钻研学术,给身体和心灵一个彻底的休息。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李德志.健康长寿十说[J].家庭医学,2024,(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