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向内求: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发表时间: 2024-09-24 15:32

向内求: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老‮子说:“少私寡欲;知足者富”


纵观历史,人生的追求,不外乎向内求和向外求两个方面。向内求,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知识和智慧水平。即不断增加自己的精神财富;向外求,就是不断追求外界的物质财富和在社会中的地位。这两种不同的追求,导致了不同的人生境遇。

一、向内求的利

一是没有竞争对手。如果有竞争对手,那就是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的竞争。

二是没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人只要愿意向内求,随时随地都可以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智慧。

三是一旦拥有终身拥有。因为任何人也不可能,把你修养获得的品德、知识和智慧夺走。所以,对人生的精神财富有“白天不怕强盗抢,夜晚不怕贼来偷”的古训。

四是人生平安幸福。只要按照《‍道德经》“少私寡欲;知足着富”的要求,去创造物质财富,满足自己和家人生存的需求就够了。这样,既不很辛苦,矛盾也很少,更不会去贪赃枉法,因此,人生必然平安幸福。例如,曾国藩的一生,就是主要向内求的一生:他一生爱书,不爱钱;聚书,不聚钱。直到临终前一天,还在写读书笔记。所以,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曾国藩还被梁启超誉为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中的“半个圣人”。

人的精神财富:“白天不怕强盗抢,夜晚不怕贼来偷”。

‫二、向外求⁧的弊

一是竞争太激烈。由于外部世界的利和名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在人类的长河中,因为人们对利和名的激烈竞争,导致了一幕幕贪赃枉法、偷盗抢劫甚至战争的人间悲剧。

二⁦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物质上的富翁,除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客观条件,而这种客观条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

三是如果通过合法渠道、勤劳手段,获得了巨额的物质财富,必然太过劳心劳力,甚至疾病缠身、英年早逝。如果将这些物质财富,留给子孙后代,则会祸害子孙。正如汉朝人疏广所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所以,中国有“给子孙留金留银,不如留一个好品行”的古训。因为留金银“富不过三代”,好品行会贵若干代。

‮四是如果靠贪赃枉法,去获取巨额的物质财富,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使暂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会心惊胆战,寝食不安;最终害己、害家、害国。例如,清朝第一贪和伸;现实生活中的成克杰之流。

综上所述,人生,主要向内求,是一条光明平坦的人生之路;主要向外求,是一条险象环生的人生之路。

人生:要走康庄大道,不能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