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20 09:51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凌晨,李世民秘密率长孙无忌等入宫,伏兵于玄武门。再过几个小时,震惊大唐的“玄武门之变”就要爆发。
昨晚,张婕妤已得知李世民告发李建成的内容,立刻派人飞驰告知李建成。
张婕妤是李渊的爱妃,跟李世民不对付,跟李建成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她经常在李渊枕边吹风,说李建成各种好,李世民各种坏。
有了这层关系,张婕妤能够及时从李渊那边获得许多机密的信息。
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能够成功,前提条件是得保证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要进宫。两人如果不进宫,那李世民截杀必然失败,且政变计划就会暴露。
所以,李世民必须要给出一个让两人不得不进宫的理由。
李世民给出的理由是:秽乱后宫!(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
李渊得知自己戴绿帽子,能不暴跳如雷吗?
他立马下严旨让两人明天一早就进宫,为了避免两人提前跑路或是不敢进宫,李渊的圣旨并未说明理由。
皇帝下严旨,就算是贵为太子,李建成也不敢抗旨不尊。
然而,李建成可以采用拖的方式,晚点进宫。
李渊莫名其妙的圣旨,不仅会让李建成摸不着头脑,还会让李建成产生顾虑。李建成不是没脑子的人,他自然会先派人往宫里打探情况。
这一来一回,不仅会将李世民的计划打乱掉,还有可能将其计划给暴露。
李世民提前想到了这一点,也想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利用好张婕妤这颗棋子。
张婕妤在宫中必然眼线众多,李世民前脚刚一上奏,后脚上奏内容就传到张婕妤耳朵里了。这点李世民是了解的,也是他想要的。
可以想象,张婕妤得知消息后有多么震惊!秽乱后宫,后宫不就指她张婕妤和尹德妃吗?这事要真让李世民做成了,那她张婕妤还有活路吗!
张婕妤必然会将消息传给李建成,好让李建成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
这恰恰是李世民想要的结果。
李建成得知具体消息后,自然不会再派人前往皇宫打探,而是立马叫来齐王李元吉商量对策。
李元吉本能反应道:“管他三七二十一的,我们手里有兵,还怕他个甚!直接称病不去,看看情况再说。”(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
李元吉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人,且脾气又暴虐;得知李世民告发他俩“秽乱后宫”,他第一反应是先躲着。他虽然有勇却怕死,再加上他应该真做了苟且之事,自然不敢入宫面圣。
能躲先躲,躲不过就干脆反了!
李元吉早就有反心,更何况此时他手握数万重兵,胆子就更大了,便怂恿李建成抗旨不尊,等情况明朗了再说。(比闻护军薛实尝谓齐王曰:‘大王之名,合之成“唐”字,大王终主唐祀。’齐王喜曰:‘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
李建成却不这样想,他本来就是太子,天下早晚都是他的。让他抗旨不尊,不等于是自废太子之位吗?
更何况,“秽乱后宫”这种罪名可大可小,完全就看李渊心情。
李建成果断拒绝了李元吉的建议,正色说:“京城内外都是我们的人,不怕有人兴风作浪,我们应该奉旨入宫,说明情况。”(兵备已严,我当与弟入宫参见,自问消息)
类似的亏,李建成曾经吃过,现在就变得更加谨慎了!之前就因为被人告发谋反,差点太子之位不保。
武德七年(624年)六月二十四日,庆州(今甘肃庆城县)都督杨文干起兵造反。
杨文干原是太子李建成的亲信卫士,后被外放庆州任都督,他一直在暗地里帮太子招募、训练私兵。
练兵就需要有装备,李建成就借着李渊不在长安,自己监国的机会,私下派亲信尔朱焕、桥公山给杨文干送了一批铠甲。
按照大唐律法,私运铠甲形同谋反,就算太子也不例外。
这事就被人捅到了李渊哪里!李渊大怒,让李建成立刻见驾。
李建成收到诏令后,非常恐惧!(建成惧,不敢赴)
自己虽然没有造反的心,却有造反的行为,真见到李渊,就是百口莫辩。不去就等于不打自招,承认造反的事实。
李建成是一个头两个大,这时心腹徐师謩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控制住长安城,举兵造反。(据城举兵)
李建成脑子还算清醒,没有听从!从事后来看,他要是听从徐师謩的建议,那么太子之位必定被废。
心腹赵弘智给李建成出了个主意:“别在搞太子出行那套礼仪了,赶紧骑上快马,独自找皇帝谢罪去吧。”(贬损车服、屏从者,诣上谢罪)
不得不说,这个主意还真的好使。
李建成孤身前往见李渊,一见面就跪下不停地磕头谢罪,直到昏厥。(叩头谢罪,奋身自掷,几至于绝)
李渊一看头都破了,立马就心软,只是将李建成单独关押了事。
事后,经过张婕妤等人不断吹枕边风,李渊不仅保留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还以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给这次叛乱定了性,李世民和李建成各负一半的责任。
当得知李世民告发自己“秽乱后宫”,李建成觉得可以如法炮制,再来一场苦肉计,没必要为了这点事起兵。
自己可以当面说清楚,再不济像之前那样死命磕头,总能打动心软的父皇。最重要的是,长安军权都在自己手上,真出了事也不怕。
李建成有这样想法,正是李世民想要的结果。只要能将李建成、李元吉引进宫,那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李世民确实厉害,直到进了玄武门,李建成、李元吉还一直在想该如何让李渊消气,免了两人淫乱后宫的罪。
完全就没有人起疑,这会不会是一场阴谋?
事实上,李渊也一直被李世民蒙在鼓里的!
李世民上奏说太子和齐王“秽乱后宫”,还打出了感情牌,向李渊哭诉道:
“臣丝毫没有辜负兄弟,如今他们却处处想置我于死地,这就是在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臣就是到了地府,也会被那些贼人耻笑的。”(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
李渊看完愕然,没想到两个儿子竟然给自己戴了两顶绿帽,更没想到三个儿子已经斗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身为男人,他得解决绿帽子问题;身为皇帝兼父亲,他得避免三兄弟真火拼。
李渊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其实已经被李世民给算计进去了,间接成为杀死李建成、李元吉的帮凶。
当让李建成第二天早早进宫的旨意传出,李渊还特别贴心给李世民传旨,告诉李世民事情办好了,你明天也要早早进宫对峙。(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
“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早晨,李渊一大早就叫来心腹大臣裴寂、萧瑀、陈叔达等商讨处理太子之事。(上时已召裴寂、萧瑀、陈叔达等,欲按其事)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李渊真没有怀疑李世民拿他当枪使,更想不到李世民要发动政变。
不是李渊傻,也不是李建成自大,而是李世民太厉害了!
李世民给出一个让多方都不会产生怀疑的理由,特别是针对聪明人,这个理由更加适用。
但凡,三个人有一个发觉李世民的理由有问题,李世民的计谋也不能顺利执行。
历史没有假如!
李渊、李建成、李元吉还是按着李世民设计好的路走下去,最终两个落得身首异处,一个只能退位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