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揭秘泰国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

发表时间: 2023-09-18 11:59

揭秘泰国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

(开始阅读前,麻烦点个关注,您的支持是我写文章的动力!谢谢)

民间工艺美术是指在宫廷美术、宗教美术和文人美术以外,由广大民 众自发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美术。民间工艺是满足民众物质生活的需要, 也是民众精神需求的产物,在民俗学中属“精神民俗”。早先,有的民间工 艺与原始宗教、巫术、辟邪、祈福有关。后来,这方面‌的作用逐渐淡化,甚 美、祈福作用突出,作品具有民间艺术稚拙、清新、粗放、自然的艺术风貌 现今,世界各国都由自然经济变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不少民间工艺走 向商品化,制作工艺工厂化,千篇一律地大批量生产。真正的手工艺品是 不能复制或模仿的,它是独一无二的,个性化的。这是手工艺品真正的价 值所在。

泰国的民间手⁧工艺品主要在乡间农村,那里是手工制作的天堂,也保 留着众多的手工作坊。手工艺品的制作有不少仪式和禁忌。如陶制品、 灰塑、花台制作等都要做敬师或拜师仪式。制陶过程中还有禁忌,如挖陶 土不能在春耕节那天,因为国王要主持开耕犁地的仪式,国王又是土地的 主人(泰语“土地的主人”意即“国王”),所以为了制陶顺利、吉祥要停一 天。

当陶制品要烧制时,禁止周日烧,因为周日是火日,烧后会干裂。人 们还相信陶器的碎片粘贴家门或柴堆上能驱鬼。东北部,信众编织一种 花布,不是为了自己实用,而是用在各种功德仪式上,如剃度礼,施僧布 讲《大本生》时,用这种花布做成坐垫献给僧侣的;或编织成2米长,50厘 米宽的花布,在举行讲《大本生》功德仪式前献给僧侣挂在经堂上或寺庙 前。花布的花纹常用一种六瓣黄蕊白色小花,这种花常在佛日拜佛用 民间相信如用这种花形编织成的布,送给僧侣,献布人将在来世像这种花一祥纯洁,也得到好名声

泰国的民间手工艺制品有很多,如民间服饰、各种家具、编织、陶瓷制 品、交通运输工具、民间饮食花样、花环花串编织等。下面介绍的是具有 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制品:

1. 釉底金纹画

釉底金纹画是一种民间的工艺美术。早在大城时期戴莱洛格纳国王 时期的《宫廷法》(1448年)中已有记载,至今师承有人。它多用于门窗 内外墙壁、屏风、柜门、高脚盘等上的装饰。制作方法是:先用树胶、炭粉, 叶、草等调和成一种黏胶涂在要画的底面上,如板面、壁面、金属面等。晒 干,如此重复2—3次,然后用白铅在底面上作画。画后,用一种药水涂在 画面上不准备贴金部位。涂毕,在整个画面上贴以金箔。最后用湿草纸 擦拭贴金箔的画面,贴在药水上的金箔遇到水后会自然脱落,留下贴金部 分,呈现出一幅用金色单线勾勒的画面。其底色常见的有红、黑两种。这 金、红、黑三色构成了这类工艺品的审美观念。画中的人物造型似同佛寺 壁画

2. 珠母镶嵌画

珠母镶嵌画是一种民间装饰工艺。装饰前,要挑选光泽发亮、花纹秀 丽的珠蚌,将它切割成珠母片,磨平。把花纹图画拓在珠母片上,放在薄 板上雕镂。雕后,用胶水粘在花纹图案底稿纸上,用胶漆涂在要装饰的物 体上。干后,再涂一层快干漆。将干时,把粘有珠母花纹图画底稿纸洗 脱。用砂石磨其面,使花纹逐渐清晰。用磨石、刻刀把不平整的珠母整 平。用干芭蕉叶和椰子水的调剂磨擦其面,使漆面光泽。珠母镶嵌画常 用在生活用具上,如家具等。著名的珠母镶嵌画有曼谷卧佛寺卧佛像脚 底108个吉祥图等

3. 孔剧头套面具

孔剧头套面具是孔剧演员头上戴的画有角色的面具的头套。头套上 不仅仅有面具,还有各种帽子,所以译成“头套面具”。孔剧的角色可分4 类,即神、人、妖魔、动物。其头套面具,总共约有百多种造型各异的头套 面具。孔剧头套各角色面具,其面部上的五官造型夸张、头盔金光闪闪 装饰华丽夺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现已成为 泰国一种传​统工艺‎品。孔剧头套面具制作要经过12道工序,十分复杂 因此需要造诣高超的艺人才能做出精美的头套面具。孔剧头套面具是用 纸做的,所以对纸质量要求很高。

4. 皮影剪影

皮影剪影是皮影戏表演的主要手段、也是皮影艺人表演的主要道具 又是泰国古代的民间工艺品。它用整张牛皮雕镂而成。泰国皮影剪影可 分两类,即单影和故事影。单影为单个人物剪影。它又⁡可分行走影、弯弓 影、合十影等。故事影为两个以上人物的剪影,有的人物影四周是还有宫 殿、花木等剪影,整张剪影有边框,犹如一幅图画。人、物造型及表现手法 似同佛寺壁画。

皮影剪影除上述外,还有皮影神剪影和“剪影王”两种。皮影神也即 是皮影的祖师爷,它有三位,分别为修道士、湿婆神、毗湿奴神。皮影神剪 影在雕 时还要有祭供仪式,雕工鎧匠要穿着白色衣服,也要求一天之内 雕刻完毕。剪影王即一种比普通剪影大的剪影,它被用作礼物送给有地 位、受尊敬的人。这种剪影色彩鲜艳、造型优美、雕镂细腻,悬挂在客厅中 不仅是件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还是件吉祥物。

5. 灰塑

灰塑是泰国的一种民间雕塑
艺术,历史悠久。主要用于建筑的装饰, 尤其是建筑的山墙装饰。它是泰国民间雕塑的一大特色,特色体现在用 料上。它是用本地盛产的贝壳磨成粉末,以甘蔗水等调和成可塑性物质, 塑造各种动物像、花纹图案、佛像、神像等。干后,坚固耐久,又有制作细 腻、作品分量轻等特点,多见于古代建筑装饰。最早出土的灰塑作品是他 瓦吻瓦底艺术时期功武里府吻武里县的《女乐手》,创作于8世纪。

6. 博桑花伞

"博桑"是村名,位于泰北清迈府桑甘平县内,离清迈约90公里。这 里大部分家庭以制伞为生,流行制作桑皮纸花伞和绸布花伞。"花伞"意 即绘有各种花卉的伞。

博桑村制作花伞的历史至少已有200年了,这里曾是古代泰族人建 立的兰那古国。这里的居民是从北部迁徙来的大泰人和来自缅甸掸人, 所以有人认为花伞的制作来自缅甸或中国云南。当时制作者多是僧侣。但发展至今天这样的规模,应该说得益于农耕社会,人们利用农闲制作花 伞。这也与清迈人在生活中喜欢用伞遮阳的习俗有关,人手一伞成为清 迈人的标志。尤其是博桑年轻姑娘打着伞骑自行车,在街上来往穿梭,以 至于有人美其名曰“踩车打伞的姑娘”,这也就成了当地一道引人注目的 风景线。1977年10月,博桑村的花伞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旅游商品博览 会上,从372件参赛商品中脱颖而出, 一举夺得金奖。从此,博桑的花伞享誉世界。

7. 花台制作

花台的制作是一项十分高超的手工艺,也是泰国的一种传统习俗,已 有千年的历史。在制作前, 一般艺人在心里都有一个设计蓝图,蓝图要体 现艺人美好祝愿主题。一般花台需要一个高脚盘作花台的基座。花台的 主体是由很多鲜嫩的叶子、各种花朵和花瓣组成的。不像我们熟悉的茶 花艺术那样主要是各种花朵。制作过程中,有的用长长的竹签串起多个 花瓣,有的用叶子折叠成各种形状,有的还要用针把小花朵、花瓣缝上去, 有的花朵是用很多小花拼组成的。

上述每一个组成部分的造型都是人工 制作的,整台花台的造型又体现了艺人要表达的主题,如吉祥、祈福、祈寿 等。花台常常在重大的日子里作为敬献给心目中德高望重的人的珍贵礼 品或作仪式中的供品。一件艺术性较高的花台制作作品常常体现了艺人 们的个性神韵、制作时艺人的心境禅思、蕴含着艺人的无数吉⁡祥和祝福, 花台不仅造型美丽,更有一片真心。

(文᠎章来自:泰国⁧民俗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