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种类全解析:联合共鉴的干货分享

发表时间: 2019-11-05 03:25

寿山石分为三类:田坑、山坑、水坑。

福建寿山石养护的方法

熟山石属于叶蜡石。又称“富贵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古人用油来养护的方法。就是用油涂抹在石头表面,使之滋润,又能冥泯格痕。时至今日,人们还是用这种方法来养石。油必须用白

茶油,因其色白又不粘手,是理想的护石油。收藏者把玩寿山石时,可把寿山石放在脸部和鼻翼两侧轻摩擦,让微量的脂肪油保养其最为适宜。

一:田坑

真假田黄如何区别

坑头石:石内有俗称"虱卵"的白点

黄冻石:石头太通透且没有萝卜丝

杜陵石:石内往往含细点,敲之有金石之声

掘性高山石:石质细而松软

鹿目:石内往往有红褐色透出,且没有萝卜丝

善伯:强光下可见石内有金属细沙点,闪闪发光,还有粉白色的色块,像碎花生,叫做花生糕

碓下黄:石内有粉黄点,像纸钱上面的点点

溪蛋:是芙蓉石的石性,看过去粉粉的不实,矿物成份是叶腊石

连江黄:干燥很容易裂,有一条条的条纹,叫九重纹,下刀很脆,石粉成颗粒状!矿物成份是伊力石

牛蛋:石内含沙点,没有萝卜丝,很粗

掘性昌化:矿物成份和田黄一样是地开石,原石看过去像鹿目,里面也有"虱卵",石头看进去很空洞,不实,松软,重量轻了点!

方法:

1.将仿田黄的材料啄磨成卵形,放在干杏仁水中煮一天一夜,马上拿出放在炭火上烤干,再用藤黄<一种草药>搽其表面,反复次数越多越像.但是只要用小刀刮一点进去就可以看的出表里不一。

2.用环氧树脂和胶水拌石粉涂在石头表面昌充石皮,多以薄意的形态出现,皮有黑,灰,土黄等色,色很不自然,成品对比色太强了,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3.还有就是用炸药水加草酸泡石头,这种方法是以破坏石头的石质而达到吃色目地的方法,白色的高山石硬生生的让草酸把色咬进去,呵呵这种方法也是仿古瓷时让新瓷"吃土"的方法,我十来岁就会用这着仿古瓷了,但是会让物体感觉空洞!做出的成品色是吃的很深但是色通常把握不住,都有点青黄色。

4.用寿山溪中板水硬煮个几年,水要经常换,这种方法吃色最真,不过时间要用很长很长少说7,8年我也在试验中,感觉不错!很自然。

5.还有一种就是利用超高压压色,再结合第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装备要很好,呵呵我自己试了几次用医用高压锅400公斤压了1天1夜色吃的不深,可能是因为我用的是广告色不是染料,不过总体感觉还是压力不够,还在研究中!呵呵。

浅谈 寿山石 田黄

田黄石(Field—yellow stone),简称“田黄”,因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为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它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之发黄色者。在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等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基本相同或接近,但因其珍稀和昂贵,故早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长期的乱采滥挖,致使其天然资源已大大减少

一、历史简况

中国古代对田黄石的认识和开放利用曾有若干奇闻: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登基前曾为乞丐,浑身生疮。一天,他流落到寿山乡,适遇倾盆大雨,便急忙藏身于山旁的小洞。然而,洞内只有一堆因采矿而残留下来的比较干燥的碎石,他就往上一睡。说也奇怪,朱元璋醒后,疮消了。他一搔头,手上全是白色的石粉感到其中必有奥秘。玉石连忙将石粉装满一袋,收捡起来。以后朱元璋打下江山,当上了大明皇帝,依然不忘石粉之恩,特派太监赴寿山乡,收集田黄石供他享用,从此田黄石就同皇帝结下了不解之缘。朱元璋落难时所收捡的石粉里就有不少田黄石的成分。到了清代,田黄石被称为“印石之王”。相传在乾隆年间的一个元旦,皇帝召集文武百官到天坛祭天,供案上竟陈列着一块大田黄石,众官员见此十分惊愕。原来,乾隆皇帝在头天夜里梦见玉皇大帝赐他一块黄色的石头,并用御笔写下了“福寿田”三字。乾隆醒来,告诉侍从,这时一位福建籍的老太监连忙下跪奏到:“奴才家乡福建的寿山出产田黄石,莫非即“福寿田”之意。”自此时起,田黄石便被戴上了“石帝”的宝冠,乾隆皇帝每年元旦祭天都要置田黄石于供案上。

但据历史文献资料,在明代以前,田黄石统称“黄石”,并不为人十分珍视。到了明代,可能是由于“石粉之恩”传说的影响,因而人们对田黄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施鸿宝的《闽杂记》载:“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愍公见而奇赏之,遂着于时。”清初,福建地方官开始将田黄石作为贡品上呈皇宫,以换取皇帝的赏识。特别是传说乾隆皇帝每年元旦祭天,必呈田黄石于供案中央,以象征来年“福、寿、田”吉祥之意,更使田黄石身价陡增。当时的权贵豪门争相搜罗田黄石,列为珍藏、瑰宝,一显威风,田黄石遂由此而登上了“石帝”的宝座。民间则广泛流传有“一两田黄一两金”,或“一两田黄三两金”,或“易金数倍”,“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据陈亮伯《说印》中的“说田石”载,他初入京时,田黄石价“每石一两,价自六两至十五两而止”。而后不久,“价至每石一两,换银四十余两。而田白一种,尤不经见。”崇彝《说田石补》亦称:“比年田黄之价,继长增高,较诸十年前何止倍蓗?”崇彝还亲眼看见一枚双狮钮方体田黄印,仅“七两之石,竟得价二千数百元”;一枚长方六面田黄印“重不过一两四钱,闻估人竟以二百五十元竞取之”。按毛奇龄的《后观石录》所载,当时人们“每得一田坑,辄转相传玩,顾视珍稀,虽盛势强力不能夺”。黄任的《寿山石》古风诗亦有“迩来田石名踊高价,居奇不肯输强豪”之说。郑洛英的《无题》古风诗则称:“别有连城价,此石名田黄。”清代朝廷及皇亲国戚当然更是大量收藏田黄石,如乾隆皇帝用过的一套极为珍贵罕见的宝印就是用一整块大田黄石刻成三个印章,其间由两条田黄石链条连接在一起的。陈亮伯《说印》中的“说田石”记述了怡贤亲王的田黄石瑰宝:“尚古斋有怡邸田黄六方,其两方成对者大如皇帝之玺,上镌‘怡亲王宝’四字,狮钮,极恢奇,高四寸半,围径尺四寸半。”只是由于达官贵人太爱田黄石,且收刮得太多,就造成矿山资源有限了。如叶观国的《寿山石》七绝诗就有“贵人总爱田坑好,幽洞曾愁斧凿寻”之句。据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称,他离宫时曾私窃一批珠宝,其中有上述乾隆皇帝的一件“无价之宝——田黄石印”。旧时福建的地方官吏更是百般搜罗点黄石,以此作为向朝廷进贡的厚礼。相传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侯官县令黄恩洲就曾利用职权,以三百六十金的廉价勒索到了一块重达三斤十二两的田黄石。一些商贾亦采区低价收购、高价出售的手段,以牟取暴利。据张幼珊的《寿山石考》记载,一块重一斤一两之田黄石,被性林之商人以七百五十元面钱从福州够得后,一转手就得价三千金。

近50年来,田黄石的资源开发和雕刻事业都获得了迅速发展。除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了历代遗传下来的田黄石国宝外,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则收藏了建国以来开发的田黄石原材料和用这些原料雕制而成的田黄石艺术品,其中有不少为无价之宝。1980年11月,在广州举办的“福州市工艺美术展销会”上,一块由福州雕刻工艺品厂珍藏,高3.4厘米、宽7.1厘米、厚3.8厘米、重121.5克的田黄石,竟以19999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了美国朋友。1987年春,在福州寿山采掘出的一块重达950克的大田黄石,形似“元宝,”色如枇杷,其售价为人民币10万元。1983年东,在福州寿山田间又挖到了一块重达2150克的田黄石,其色如枇杷,通体晶莹,状如蛤肉,质地致密细腻滑润,为稀世珍品,价值200~300万元以上。

二、基本特征

广义的田黄石呈黄、白、红、黑等色,其中以黄色(彩图13—20、13—21)为最常见,如果进一步划分则有橘皮黄、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熟栗黄、杏花黄、肥皂黄、糖果黄等。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隐约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表面时而裹有黄色或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此萝卜纹状细纹、石皮和格纹是原生寿山石矿石经风化之后在搬运的沉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田黄石所独有的外观特征,素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称。诚然,从石质来说,仍以纯净为贵。

关于田黄石的物质成分,多年以来,人们总是认为它主要由叶蜡石组成。但根据福建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的研究,田黄石主要由高岭石族矿物组成,其中以地开石、高岭石的含量并不一致,有的含地开石多,有的含高岭石多,总的趋势是以地开石为主。经高倍显微镜观察,田黄石中的地开石。高岭石等主要矿物呈鳞片状;有的呈六边形。地开石、高岭石的化学成分成分与标准的高岭石族矿物的理想组分完全一致。铁质物在田黄石中有两种存在形式:①Fe3取代Al3+进入地开石、高岭石的晶格中,福建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从对其进行的顺磁共振分析中得到了证实。②分布于地开石、高岭石的裂隙中。

剖开田黄石,从其断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外部和表层颜色深,愈向内颜色愈浅。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田黄石自身所处的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环境有关。由于寿山溪及其两旁的水田中的水具有弱酸性,含有较多的铁离子,从而使田黄石变成了黄色。这就是说,田黄石的黄色由于它在风化、搬运和沉淀作用的过程中受含铁离子的弱酸性水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水中含铁离子愈多则田黄石的颜色愈深。至于水中铁质物的来源,经地质科学研究表明,来自寿山溪及其两旁水田的土壤层。

三、品种

根据色泽、质地、产出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田坑石分为田黄、白田、红田、黑田、硬田、搁溜田、溪管独石等。

田黄 指呈黄色的田坑石,在沿寿山溪的稻田中均有产出,而以中坂田所产者为最佳。按质地、色泽等方面的差异,有田黄石、田黄冻、银裹金等品种之分。田黄石多具有微透明的黄色层,通常有橘皮黄、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熟栗黄、杏花黄、肥皂黄、糖果黄、桐油地等颜色之分。其中以橘皮黄、黄金黄为最稀贵,枇杷黄、桂花黄次之,“桐油地”色暗而浊为下品。那种外观如新鲜的蛋黄、通灵无比的透明田黄石称为“田黄冻”,价值连城。外裹白色层、内呈纯黄色的田黄石称为“银裹金”,亦最为贵重。

白田 指呈白色的田坑石,多产于上坂田和中坂田。按色泽、质地等方面的差异,有白田石、金裹银等品种之分。白田石的颜色并非纯白,而是略带蛋黄和蛋青色,外观甚似羊脂白玉。但其萝卜纹明显,有红筋,格纹如血缕,其中尤以质地通灵、饰纹纤细、格纹较少者为佳。高兆在其《观石录》中盛赞白田石道:“贵则荆山之璞、蓝田之种,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柔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入手使人心荡。”那种外裹黄色层、内为白田石者称为“金裹银”,亦甚稀贵。

红田 指呈红色的田坑石,主要产于上坂田和中坂田。按色泽、质地等方面的差异有“正红田”、“煨红田”等品种之分。正红田的颜色酷似橘皮,鲜艳莹澈,又称“橘皮红田”,极为罕见。煨红田被认为是由于人们烧草积肥,导致土层受热,致使埋藏于田土中的田黄石受高温的影响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所形成的红色层,其内部则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黄色。但这种煨红田色泽温嫩,质地较差,并不受人珍重。

黑田 指呈黑色的田坑石,按色泽的差异有黑皮田、纯黑田、灰黑田之分。黑皮田又称“乌鸦皮”或“蛤蟆皮”,上、中、下坂田均有产出。其表面有微透明的黑色皮层,肌里为黄色。但其黑皮厚薄不一,浓淡变幻,状如乌鸦皮或癞蛤蟆皮。纯黑田为田坑石通体黑中带赭、微透明、萝卜纹较粗者。灰黑田为田坑石之呈灰色或灰黑色者,但有的略带微黄,质多不纯。

硬田 指田坑石中色泽暗淡、不透明、质地粗劣者,产于寿山乡水田中。

搁溜田 指由于风化剥蚀或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露出地面的田坑石,产于寿山田埂旁。因长期遭受阳光、雨露、大气等自然营力的侵袭,故其表层已被破坏,色泽欠佳,且失之温润。

溪管独石 又称“溪坂独石”或“溪中冻”,指被山洪冲荡而流入寿山溪溪底的田坑石,产于寿山乡溪中。因久浸水中,遭受着种种物理、化学作用,故其外表多呈淡黄色,有时色暗。但其质地却倍加莹澈,亦为收藏者所珍视。高兆《观石录》所论述的“至今春雨时,溪涧中数有流出,或得之于田父手中,磨作印石,温纯深润”,就指的是溪管独石。

上述种种田坑石,论其工艺美术性能及质地,以田黄为最佳,其次为白田、红田、溪管独石。其他如黑田、硬田、搁溜田等则质地甚差,优良者很少。

四、矿床类型及资源分布

田黄石是由于寿山乡附近山上的脉状寿山石或原生寿山石矿床遭受风化作用后,其中的寿山石被流水搬运到寿山溪河滩及其附近沉积而成的,矿床在成因上属于冲积型砂矿床。

现知田黄石矿床仅分布于福州市北郊寿山乡寿山溪一带。按产出状况的不同,其分布有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坂之别。上坂又称“溪坂”,指的是靠近坑头溪水发源地一段的水田。这一带出产的田黄石色淡质灵,似坑头“水晶冻”。中坂紧接上坂,往下延至铁头岭,中有溪管屋。这一带所产的田黄石色浓质嫩,质地最佳。下坂位于坑头、贝叠两溪汇合处之下游,所产田黄石色如桐油,质地凝腻。碓下坂靠近碓下,其所产田黄石极少,且质硬而粗,色泽黝暗。

五、质量要求及评价

工艺美术上对田黄石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其中主要从色泽、质地、形态、重量等四个方面考虑和确定。

色泽 要求呈黄金黄、橘皮黄色,以黄金黄为贵、橘皮黄为罕。枇杷黄最普遍,桐油地为下品。白田不常见,黑田多粗劣。银裹金和金裹银均稀有、珍贵。乌鸦皮为田黄石所独有,雕刻时可留其最美处,以辨真伪。还要求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强,透明度好。在评价时,凡色泽艳丽合即为上品,浑、杂者次之。

质地 要求致密、细腻、坚韧、光洁,晶莹通透。鉴赏家认为优质田黄石必须具备细、洁、润、腻、温、凝等“六德”。在评价时,此六德皆备的田黄石被称为“神品”。

形态 因产于冲积型砂矿床中,故常有一定的磨圆度和光滑度。那种略带方形或长方形、且磨圆度较好者属上品,带棱角者属下品。

重量 凡符合工艺美术要求者应重30克以上,愈重愈难得。重250克(半市斤)及其以上者称“大田黄”。重500克(1市斤)及其以上者称“超级田黄”,个别极优者称“田黄之王”,但极难寻获。

六、作伪手段

作伪手段是指为了牟取暴利,人们乃用与田黄石相近的其他坑洞的寿山石为原材料以伪造田黄石的方法。

(1)蒸煮法 选用优质黄色高山石,磨去棱角成卵圆形或鹅卵石形,再用杏干水等颜料进行蒸煮,然后涂上色皮,以作田黄石用。

(2)煅烧法 选用坑头冻、高山冻等寿山石材料,亦磨去棱角,再用稻谷壳等作燃料进行煅烧,以制作乌鸦皮。

(3)染涂法 选用连江黄等寿山石材料,同样磨去棱角,表面涂上环氧树脂与石粉的调和剂。待其干燥后,以冒充田黄石。必要时亦可进行加工或雕饰,并可再涂染之,使之成为“真品”。

(4)拼接法 选用若干小块田黄石,经修饰后用粘合剂结起来,再雕刻薄意,并仔细掩饰其粘结缝或粘合痕迹,以作为完整无裂的田黄石艺术品。

(5)镶嵌法 将粗质田黄石中的劣块或杂质剔除,用优质田黄石的石片或石块进行嵌补,然后对镶嵌痕迹进行雕饰或遮掩,以冒充上等田黄石。

七、鉴定

田坑石各个品种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彼此色泽、质地、产出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田黄石各个品种之间的区别亦在于彼此色泽、质地等方面的不同或不完全相同,人们可以据此对它们进行鉴定。

与田黄石相似的寿山石品种,据方宗圭的研究,主要有掘性高山、掘性都成坑、掘性坑头、鹿目格及黄冻、善伯洞、连江黄、荔枝洞等。

掘性高山及掘性都成坑 与田黄石相似之处是它们均产于砂矿床,肌里隐有萝卜纹。但因它们均埋藏于山坡砂土的深处,环境比较干燥,故其石皮铁质物的酸化程度远不如产于水稻田的田黄石深入。兼之,掘性高山的质地细而松软,掘性都成坑的质地致密微坚,终不及田黄石温润,可以据此将它们与田黄石相区别。但近十几年来在高山之背所挖掘出来的“鲎箕石”(“掘性高山”之一种),其呈黄色、质地滋润者外观像田黄石,作伪者已用它作为“田黄石”在市场上销售。人们应予以注意,谨防上当受骗。

掘性坑头 产于上坂田坑的上游山麓,亦埋藏于砂土内,形成条件与田黄石基本相同。因具有石皮、萝卜纹及红筋,质地通灵或透明度较好,故容易与上坂田所产的田黄石相混淆。但如果仔细观察,其肌里常含白色晕点(俗称“虱卵”);萝卜纹粗乱无序,状如棉絮(俗称“棉花纹”),从而可以将它与田黄石区别开。

鹿目格 产于都成坑山坳之砂土中,外表裹有黄色或白色石皮,质地细润、光滑,微有透明感。肌里呈黄、红或暗赭色,有时出现白圈红点、状如“白水滤丹砂”的斑纹(古称“鸽眼砂”),无萝卜纹。据此,可以将它与田黄石区别开。

溪蛋 产于月洋溪底,为古代开采“芙蓉石”所残留下来的碎块,后因长期被溪水冲刷和浸蚀而形成了鹅卵石状的块石。其外表裹有黄色石皮,与“溪管独石”相似。但它质柔而细,光滑而润,微透明,无萝卜纹,从而可以与田黄石相区别。

黄冻 为水坑石中的冻石,因其颜色黄如枇杷,质地通透或透明度好,故容易与上坂田的田黄石相混淆。但它产于矿洞中,色泽表里一致,且不具石皮,故可以与田黄石区别开。

善伯洞 属都成坑的余脉,有一部分石料呈黄色,透明度好,晶莹温润,性微坚,很像田黄石。但无石皮,在强光下观察肌里多含有金属矿物的细颗粒,闪闪发光(俗称“金砂地”),有时还杂有呈粉白色的“花生糕”状浑点。据此,亦可以将它与田黄石区别开。

连江黄 产于寿山村东北接近连江县的金山顶,色多呈藤黄色,质地硬而微脆,有裂纹。肌里隐有条条直纹,其状似萝卜纹,惟粗且直。据郭柏苍《葭跗草堂集》载:“连江黄,出连江,似田石,色黝质硬,油渍即黝。宦闽者误以田石珍之。”清时民谣也有“连江黄,假田黄”之说。但连江黄产地与田坑石产地相距仅五六公里,属于矿洞开采,无砂矿的产出特征,石皮、萝卜纹、红筋等亦俱无。其光泽与田黄石相比亦大为逊色。据此,可以将它与田黄石区别开。

荔枝洞 为近十几年在高山新开辟的矿洞。其石色泽艳丽,晶莹通透,容易与田黄冻相混淆。但它不具备砂矿的产出特征,无田黄石所特有的纹饰,因而容易将此而者区别开。

另外,田黄石与青田石、鸡血石、巴林石、长白石等的区别亦在于它们各自在质地、色泽、纹饰及其他工艺美术特征、产地及产出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凡富有经验者,一般都能比较准确地鉴别之。但要进行科学定名,还需要借助于仪器设备及现代化手段,如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以查明它们在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上的差异。

人造及经过人工处理的田黄石可以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别。例如,通过煅烧和染色而制成的假田黄石就可以采用加热升温、酸碱试验等方法进行测试,以观察其色泽、质地等方面的变化而判断和确定其真假。采用拼接、镶嵌等方法而制成的田黄石,可以通过萝卜纹、红筋等纹饰和接缝、粘结痕迹等特征而鉴别之。

八、应用

对于田黄石的功用,民间存在着种种传说。例如,相传北京隆冬季节印泥常常冻结,如果把田黄石立于其上,印泥就可以立即解冻。郭柏苍《闽产录异》所谓田石“盖地气夹土力所结者,故隆冬不泐”即有此意。也有人认为长期服用田黄石粉末,可以益寿延年。更有甚者,如施鸿宝《闽杂记》称“英吉利人近多以重价购求真田黄石,或言制作带版及帽花,可以避兵”等等。实际上,自元、明至今,田黄石、特别是其优质品种均无一例外地被用作工艺美术材料,其中主要是制作印章和雕刻人物、动物、花卉等艺术品。小块优质田黄石常用来雕刻小巧玲珑的高级饰物或作为观赏石。质劣的田黄石及其他田坑石仅能用作一般的石雕材料。

轻摩擦,让微量的脂肪油保养其最为适宜。

田黄的色皮、格纹和萝卜丝纹

田黄的黄皮

田黄石, 不用多介绍, 大家都知道是寿山乡的高山石矿矿石解体, 掉到山下寿山溪内, 经千万年被溪水冲刷、浸润而成. 其表面被覆着一层石皮, 石皮可分为黑皮(乌鸦皮)、黄皮、白皮和

玻璃皮.现将田黄的色皮用超微距拍摄出来, 与大家分享, 让各位有一正确概念. 表面上是一片的田黄色皮, 其实是由一颗一颗小色点组成.其中[黄色]石皮是最常见的.田黄石的乌鸦皮其次是[黑色]石皮, 亦名乌鸦皮田黄的白色皮\[白色]石皮较少见.田黄的玻璃皮.[透明的玻璃皮]石皮较罕见, 在一层半透明的石皮内, 可以看到其他组成的色点.

田石的红格纹

俗语说"无皮不成田、无纹不成田、无格不成田." 皮是指上述的色皮; 纹是指萝卜丝纹; 格是指红筋、红格. 红格原是田石的裂隙, 被氧代铁等矿物质浸入而成.

俗语说:"无皮不成田; 无纹不成田; 无格不成田." 田黄的皮和格纹, 已在另上篇中论述.先欣赏两方好田黄(别人的藏品), 再看看照片,从而了解田黄的萝卜丝纹理. 萝卜丝的纹理可大致分类如下:

1. Y-型萝卜丝纹.

2. 粗Y-型萝卜丝纹.

3. 根型萝卜丝纹.

4. 网形萝卜丝纹.

5. 筋状萝卜丝纹.

6. 云状萝卜丝纹.

7. 流水纹萝卜丝纹

8. 糭粒状纹

9. 小白泡.

10. 小黑点.

假若将田石的独石特征;田黄色皮的特征;格纹的特征都明了如指掌, 在分辨田石时便会有较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