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黑茶的历史与马背的传奇

发表时间: 2024-02-14 12:06

中国茶文化:黑茶的历史与马背的传奇

原创 || 素见水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文字 || 素霓


“黑茶”二字,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陈讲奏疏,因成品茶外观黑色而得名,黑茶属后发酵茶。

黑茶主要产自云贵川、两湖及贵州,有湖南茯茶、湖北青砖、雅安边茶、安徽古黟安茶、云南熟普。黑茶能够长期保存,并在存放中不断发酵生成金花,并且越陈越香,极具收藏价值,故有生命之茶一说

黑茶产区


黑茶历史

黑茶追溯到唐903年唐宋的茶马交易集散地为四川雅安陕西汉中,人背马驮抵达西藏,运送约2~3个月的路程,其间雨吹日晒,茶叶常被淋湿又被晒干,这种干、湿交替,致使茶叶在微生物作用下不断发酵,而导致与原来不一样的茶。后来人们杀青、揉捻的后增加了渥堆再干燥的制茶工序,黑茶也被称为“马背上的茶”由此而来。

藏茶是黑茶的鼻祖

四川雅安是藏茶的原产地,经过32种古法制成,也称南路边茶。已有1300年历史。明代嘉靖年间,陕西泾阳商帮陆续来雅安投资边茶行业。他们的资金雄厚、经商有道,从明到清先后创办了10余家茶号,经营规模很快超过当地川帮,占雅安茶叶的三分之二。


藏茶有“红、浓、陈、醇”的特点

“红”指汤色透红;

“浓”指茶味地道爽口酣畅;

“陈”指陈香味时间越久,老茶香味越厚;

“醇”指入口不涩不苦、滑润甘甜醇厚。

安化黑茶历史:

1】史书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渠江薄片”兴于唐,盛于宋,明清为贡,被称为能喝的古董,越陈越香极具收藏价值。“茶马互市,回鹘入朝,驱马市茶而归”。

2】三国时期,吴、蜀屯兵益阳,关羽曾以竹篾包裹茶叶为将士解除病疾竹篾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装形式。1972—1974年的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有“一笥’竹简,经考证即茶一箱,箱内黑色颗粒状实物用显微镜切片被确认为是安化黑茶,与马王堆出土的黑茶包装契合。那么安化黑茶的历史则至少达到2300年。

3】明嘉靖年间,资江下游成为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在南方的重要起点。清代黑茶工艺大成,问世的“千两茶”,被近代人誉为“世界茶王”。今故宫仅存的一支“千两茶”已成为无价之宝清末,安化茶叶名驰天下,茶叶产业盛况空前。边疆流传“喝酒要喝伊利特,喝茶要喝益阳茶”,而安化茶叶历来就有“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优良品质,是封建社会上层人士的首选嘉茗

黑茶的工艺流程

黑砖经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将毛茶压制成形后,置于阴凉通风之处,10-15天时间。千两茶,百两茶等则用日晒夜露49天的干燥工艺,让水分缓慢干燥。

酒水杀青

由于黑茶原料粗老,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以便于杀匀杀透。鲜叶高温下锅,双手匀翻快炒,烫手时用茶叉称为“亮叉”炒至有水蒸气以右手持叉,左手握草把,转滚闷炒称为“渥叉”待茶叶软绵带黏性,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除香气显出折粗梗不易断均匀一致,即为杀青结束,也可机器杀青。

初揉

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待黑茶嫩叶成条,茶汁溢出浮于表面,粗老叶皱叠,为初揉结束。

渥堆

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渥堆发酵背窗、地面洁净,避光,室温25℃以上,湿度85%左右。茶坯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堆积24小时左右时,中间翻堆一次待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茶堆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烘焙

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在七星灶上燃烧松柴,通过烘焙形成茶叶成油黑色,有松烟香味。用特制铁叉翻焙,使上、中、下各层茶叶干燥到适度,即行下焙自然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