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10 18:02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李斯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从一个楚国的小官一路升到了大秦的丞相,大家都知道他很厉害。
按理说,李斯这么聪明的人,应该看得出胡亥其实没什么本事,大秦最合适的国王应该是扶苏。
更别提扶苏还是他的女婿。按理说,李斯应该站在扶苏这边才对。
但实际上,李斯不但没帮扶苏,反而和赵高一起假造了皇帝的遗嘱,硬是逼扶苏自杀,然后把胡亥推上了皇位。
那么,李斯这么做是为何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决定再次出巡,这是他最后一次出门巡视。按照老规矩,他让宦官赵高、左丞相李斯等人一起,而右丞相冯去疾就留在咸阳看家。
这次,秦始皇带上了最小的儿子胡亥一起去。
胡亥有点儿笨,但秦始皇似乎就喜欢笨一点的孩子,对胡亥极其宠爱。
他们先去了云梦泽拜祭舜帝,然后又到会稽山祭祀了大禹,之后才回家。
但回家的路上,秦始皇在平原渡口突然生病了,而且病情越来越重。走到沙丘宫的时候,他就去世了。
这时,问题就来了。秦始皇生前没有明确说谁是继承人。他觉得自己还年轻,才五十多岁,没想到会这么早去世。
但他在病得很重的时候,曾叫赵高帮忙写一封信给儿子扶苏,信里暗示扶苏应该是下一任皇帝。
按道理,扶苏应该成为大秦的第二任皇帝,但他到死都没收到这封信。
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就出在赵高身上。
赵高是秦始皇身边的宦官,他拿到了这封信,但并没有交给扶苏。秦始皇一死,赵高心里就有了自己的小九九,他想要控制大权。
“如果扶苏当了皇帝,我还有机会吗?”赵高心里想。所以,他决定不把信给扶苏,开始暗中策划一场大阴谋,想要控制整个大秦。
这样一来,一场关于皇位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赵高是秦始皇的亲信,管着皇帝的玉玺,还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但当秦始皇写好给扶苏的信后,却偷偷被赵高留了下来,没寄出去。
赵高和扶苏关系一直不好,他怕扶苏当了皇帝后,自己的日子就难过了。
他觉得,与其这样,不如帮更容易控制的胡亥上台,这样他的前途就更有保障了。
于是,赵高就去找胡亥。胡亥一开始还假装拒绝,说这样不好。
但赵高很会说话,最后胡亥还是被皇位的诱惑打动了,答应和赵高一起策划这件事。
不过,这么大的事,光他们两个人可不够。
赵高又想到了丞相李斯,他在朝廷里很有威望。只有他加入,计划才能更稳当。
但李斯不是胡亥,他可不是那么好说服的。
不过,赵高很聪明,他发现了李斯的弱点,利用这个弱点来说服他。
李斯这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不管干啥都要追求利益最大化。
当年李斯还没出名时,在楚国就是个看仓库的小官。
那时候他还挺惨的,工资少得可怜,连饭都吃不饱。
有一天,他看到了两只老鼠。一只是在茅厕里的老鼠,瘦瘦的、脏脏的,看到人就吓得乱跑。
后来,他又看到粮仓里的老鼠,每只都吃得胖胖的,看到人也不怕,不会躲开。
李斯觉得好奇,就把茅厕里的那只老鼠抓到粮仓去。
没过多久,那只老鼠也变得和粮仓里的老鼠一样了。
于是,李斯得出了一个结论:“人和老鼠其实差不多,能不能成功,主要看你处在什么环境、坐在什么位置上。”
这就是李斯的“老鼠哲学”,这个哲学对他的影响很大。
李斯想明白了一件事:想要成功,就得换个环境。
于是,他立马辞去了小官的工作,开始去外地学习。
李斯先去齐国求学,拜了大学者荀卿当老师。
荀卿教的是怎么治国家,这刚好是李斯想学的。
于是,李斯就在荀卿那里学了好几年。学完后,他得做个重要决定。
那时各个小国在打仗,李斯是楚国人,按理说他应该回楚国去帮忙。
但他看了看其他六个国家的情况,觉得楚王没多大出息。
而秦国却越来越强大,所以加入秦国看起来更有前途。
李斯想了想,觉得时机很重要,不能错过。于是,他跟老师拜别后,就去了秦国。
其实,李斯选择去秦国而不是楚国,是因为他觉得在强大的国家里,自己才能更有作为。
这也是他“老鼠哲学”的体现,就是说要找最好的环境来发挥自己。
他的想法其实也挺有道理的,毕竟人都是往高处走。
人们常说“顺势而为”,李斯就是这么做的,他看到了秦国的强大和未来的可能,所以毫不犹豫地投奔了那里。
这也算是他聪明和果断的地方吧。
那么赵高要去找李斯之前,他是做了好多准备工作的。
他先是研究透了李斯的经历,知道李斯原本是个普通人,但他不想过穷日子,所以来到秦国。
他先是跟了吕不韦,后来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
赵高还发现,虽然李斯地位很高,但他总是担心自己的好日子会突然没了。
这让赵高觉得,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让李斯听他的话。
于是,赵高找到李斯后,直接跟他说:“秦始皇给扶苏的玺和信,现在都在胡亥那儿。谁能当太子,就看你一句话了。”
赵高知道李斯聪明,所以没必要绕弯子。
但李斯一开始很正直地拒绝了,说自己是皇帝的人,不能做对不起皇帝的事,还骂赵高这样会让国家灭亡。
赵高没放弃,他用了个厉害的方法。
他问李斯:“你觉得,跟蒙恬比起来,你的本事、功劳、计谋,还有扶苏对你的信任,哪个更强?”
李斯听了这个问题,沉默了好久,最后低声说:“我不如他。”
赵高看李斯这样,心里更有底了。他知道,只要再努力一下,就有可能让李斯改变主意,和他一起支持胡亥当皇帝。
赵高继续对李斯说:“如果扶苏当了皇帝,他肯定会让蒙恬当丞相。”
李斯听了心里一紧,他最在乎的就是地位和权力。要是蒙恬成了丞相,他这么多年的辛苦岂不是白费了?
看李斯开始动摇,赵高又问:“如果蒙恬当了丞相,你怎么办?”
这个问题,可谓直击李斯要害。
扶苏是皇上的儿子,蒙恬是手握大权的将军,他们两个要是联手,李斯可就有大麻烦了。
李斯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乖乖等着被他们收拾呢?
接着,赵高给李斯一个选择:如果帮胡亥当上皇帝,未来就有好日子过,可以风风光光地回乡故里安享晚年。
赵高还说,胡亥是最合适的继承人,让李斯好好考虑。
赵高就这样一步步向李斯阐明的利害关系,由浅入深,把李斯说服了。
就这样,赵高、胡亥和李斯站在了一起。他们三个人秘商后,假传皇帝的命令,让胡亥当上了皇帝。
之后,李斯和赵高这俩人,做了个“伪诏”,假装是秦始皇的意思,说公子扶苏不孝顺,大将蒙恬不忠心,让他们自己杀了自己谢罪。
蒙恬和扶苏收到了这份假诏书。蒙恬觉得这诏书可能是假的,劝扶苏先查查看。
可扶苏没听进去,直接自杀了。蒙恬虽然也怀疑,但被赵高算计,最后还是含冤自杀了。
说起这场沙丘之变,李斯可是个关键人物。
要不是他,赵高的计划可能早就泡汤了。就算赵高再有手段,没有李斯帮忙,也做不到这么顺利。
可是,李斯原以为的好日子并没到来。胡亥刚上台不久,赵高就设计陷害了李斯。
李斯和赵高刚开始关系还不错,但后来赵高受到胡亥的信任,开始处理政事。
赵高哄骗胡亥,让他少露面,好让自己掌大权。
赵高也逐渐越来越放肆,杀了很多不喜欢的人,还欺骗胡亥,隐瞒了真相。
李斯知道了这些,很不满意,他和赵高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赵高为了整李斯,骗他在胡亥玩乐时进谏。几次下来,胡亥生气了,觉得李斯故意扫他兴。
赵高趁机说李斯心有不满,还造谣说李斯的儿子和贼寇有勾结。胡亥信了,开始查李斯的儿子。这时,李斯很被动,但他还没意识到是赵高在搞鬼。
李斯太信任赵高,没防备他。他几次在胡亥玩乐时进谏,都没察觉是赵高设计的。
李斯和赵高共事这么久,却一点也不了解他,最后陷入了困境。
之后李斯被抓进牢里,最后被判了腰斩。
李斯快死的时候,跟他儿子说,他多想再跟儿子一起去郊外打猎,可惜没机会了。
说完,父子俩抱头痛哭。然后,李斯就被腰斩了,他的家族也被牵连遭殃。
李斯是位大才,却一时糊涂,信了赵高,选了胡亥做秦国的继承人,结果害了自己和秦国。
他选赵高是想保权势,怕被整,赵高也煽动他。
李斯以为胡亥好控制,但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
他和赵高合作,原以为能掌控一切,最后却还是成了别人手中的棋子。
真是可悲可叹啊!
想当初,如果李斯没有参与这场阴谋,或许他的命运会有所不同。
但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关注评论区留言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