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25 21:20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医学人文是医学的灵魂。医学从萌芽到发展,人文是源动力。各个时代的医者都不约而同地以人文为出发点,赋予医学更多的关爱和温度。
上古蛮荒,神农为减轻子民病痛,以身犯毒,亲尝百草,开创中草药治病的先河;黄帝忧虑黎民健康,不耻下问,求教岐伯,编写《内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诗书时代,在儒释道熏陶下,仁人爱民的思想深入人心,一代代医术精湛、医德淳厚的医学大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孙思邈“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曾世荣“视彼之疾,举切吾身”,朱丹溪“病者度刻 如岁,而欲自逸耶”……
近代社会饱受战乱,医者在乱世中庇护伤者,在劫难中实行惠民医疗。他们当中有白求恩式战地大夫,也有像林巧稚大夫那样,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开办私人诊所,以极低廉的费用为病患提供帮助的,或是创办医学院校、开办医院……
新中国成立以来,更是不乏王桂珍式赤脚医生、以亲人试药的“糖丸爷爷”顾方舟,以及废寝忘食地学习和发展现代医学的各科医生和专家学者,使我国医疗普惠广大的人民,并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留名青史的是吉光片羽,更多的医者则是在医学大家的感召下遵循着本心,满足最普通百姓求医问药的需求,守护一方安康,也撑起古往今来医学的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不忘过往,未来可期。中国医师节从2018年设立起,至今已走过7个年头,年年都有自己的主题,无不彰显医者的仁心仁术。我们追求医术精湛,也坚守医者仁心。
皆是因此,新冠疫情中的千回百转,我们可以迎难而上;工作中的沟沟坎坎,我们都能逐一跨越。医患本就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我们关心病人,也要收获病人的理解和配合,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的健康。
(作者及单位: 王 德 中国医师协会报刊出版管理部主任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社社长)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人文》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