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妻子炖鳗鱼引发惊险事件

发表时间: 2024-11-26 16:08

妻子炖鳗鱼引发惊险事件

鳗鱼索命

那年月,南方有个小镇,名叫柳河镇

柳河镇依山傍水,景色宜人,镇上的百姓大多靠打渔为生,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这天,柳河镇里有个名叫刘大壮的男子,他一大早就拿着鱼竿,拎着鱼篓,来到了镇外的一条大河边钓鱼。

这刘大壮是个钓鱼的好手,只要他出手,就没有空手而归的时候。

这不,刚钓了没一会儿,就觉得鱼竿一沉,他心中一喜,知道是大鱼上钩了。

刘大壮双手紧握鱼竿,使足了劲儿往上拽,经过一番较量,一条足有一尺多长的大鳗鱼被拉出了水面。

这条鳗鱼浑身乌黑发亮,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一双眼睛圆睁着,透着股子邪性。

刘大壮钓了这么多年鱼,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鳗鱼,他心中暗自得意,想着这条鳗鱼要是拿回家炖了,那味道肯定鲜美至极。

刘大壮将鳗鱼装进鱼篓,哼着小曲儿往家走。

回到家后,他把鳗鱼往院子里的大水缸里一扔,就忙着去收拾钓鱼的家伙什儿了。

刘大壮的妻子李氏是个嘴馋的人,她听见丈夫回来了,忙从屋里跑出来,想看看丈夫今天钓了多少鱼。

这一看,可把她乐坏了,这么大的鳗鱼她还是头一回见。

李氏心里琢磨着,这么个大宝贝,要是炖了吃,那得多香啊!

于是,李氏也不跟刘大壮商量,就自作主张,拿着刀去杀那条鳗鱼了。

她刚把鳗鱼从水缸里捞出来,就觉得这鳗鱼的眼神儿不对劲儿,好像是在瞪着她,透着股子怨毒。

李氏也没多想,手起刀落,就把鳗鱼给杀了。

李氏手艺不错,不多时,一锅香喷喷的鳗鱼汤就做好了。

刘大壮一进门,就闻见了一股香味儿,他顺着香味儿来到厨房,一看锅里炖的鳗鱼,顿时乐得合不拢嘴。

夫妻俩围着锅台,美美地吃了一顿。

到了晚上,刘大壮躺在床上,正做着美梦呢,突然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给惊醒了。

他揉着惺忪的睡眼,起身去开门,一看是邻居李大爷。

李大爷一脸焦急,喘着粗气说道:“大壮啊,不好了,你家出事儿了!”

刘大壮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忙问:“大爷,我家出啥事儿了?”

李大爷指了指刘大壮家的方向,说道:“你回去看看就知道了,你家院子里……,你还是赶紧回去吧!”

刘大壮也顾不得多问,撒腿就往家里跑。

一进院子,他就愣住了,只见那条被他杀了的鳗鱼,竟然完好无损地躺在院子里的大水缸旁边,一双眼睛瞪得滚圆,仿佛在死死地盯着他。

刘大壮吓得浑身一激灵,他揉了揉眼睛,再仔细一看,没错,就是那条鳗鱼,它竟然又活过来了!

刘大壮心里明白,这事儿肯定不对劲儿,他忙进屋叫醒妻子李氏,把这事儿跟她说了。

李氏一听,也吓得脸色煞白,她哆哆嗦嗦地说道:“这……这可咋办啊?

咱们是不是惹祸了?”

刘大壮咬了咬牙,说道:“别怕,咱去找个懂行的人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于是,夫妻俩连夜找到了镇上的老道士张三丰。

张三丰一听这事儿,眉头就皱了起来,他说道:“这事儿不好办啊,你们这是惹上不该惹的东西了。”

刘大壮忙问:“道长,那到底是啥东西啊?”

张三丰叹了口气,说道:“那条鳗鱼,怕是成精了。

你们杀了它,吃了它的肉,它岂能善罢甘休?

这是要索你们全家性命啊!”

刘大壮一听,吓得腿都软了,他跪在张三丰面前,哭着说道:“道长,你一定要救救我们全家啊!”

张三丰沉吟了片刻,说道:“要救你们也不难,但你们得听我的安排。”

刘大壮忙点头,说道:“道长,你说吧,我们都听你的!”

张三丰说道:“你们先回家,把那条鳗鱼放到院子里,别管它。

然后,你们去准备一些香烛纸钱,还有一只大公鸡,等到半夜三更的时候,我来做法,超度这条鳗鱼的亡魂。”

刘大壮和李氏一听,忙不迭地点头,回家去准备了。

到了半夜三更,张三丰准时来到了刘大壮家。

他先在院子里摆好香案,点上香烛,然后把大公鸡杀了,把鸡血洒在鳗鱼身上。

接着,他口中念念有词,开始做法。

只见张三丰左手掐诀,右手挥剑,围着鳗鱼左转右转,嘴里不停地念着咒语。

不一会儿,就见他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显然这法事不好做。

就在这时,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那鳗鱼竟然在地上打起了滚儿,一双眼睛也变得通红,仿佛要喷出火来。

张三丰见状,大喝一声:“孽畜,休得猖狂!”说着,他挥剑就向鳗鱼刺去。

那鳗鱼似乎也知道自己到了生死关头,它猛地一跃,竟然躲开了张三丰的剑。

接着,它又在地上翻滚起来,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

张三丰也不含糊,他身形一晃,又向鳗鱼刺去。

这一剑,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终于刺中了鳗鱼的七寸。

那鳗鱼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接着就一动不动了。

张三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好了,孽畜已经被我除掉了。

不过,你们以后可得记住,千万不要再杀生害命了。”

刘大壮和李氏一听,忙磕头谢恩,说道:“多谢道长救命之恩,我们以后一定记住!”

张三丰摆了摆手,说道:“你们起来吧,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不过,我还是要奉劝你们一句,凡事都要有个度,不要贪图一时口腹之欲,而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刘大壮和李氏连连点头,说道:“道长说得是,我们以后一定改过自新。”

这事儿过后,刘大壮和李氏果然收敛了不少,他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嘴馋了,而是安分守己地过日子。

而那条成精的鳗鱼,也成了他们心中的一个阴影,时刻提醒着他们,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要做得太绝。

然而,这事儿虽然过去了,但刘大壮和李氏的心却始终悬着。

他们知道,这次能侥幸逃过一劫,是因为遇到了张三丰这位高人。

万一以后再遇到什么邪门的事儿,那可咋办啊?

为了彻底摆脱这个阴影,刘大壮决定带着妻子离开柳河镇,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于是,他们收拾好行李,告别了乡亲们,踏上了新的征程。

他们一路颠簸,走了不知多少天,终于来到了一个名叫杏花村的地方。

杏花村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刘大壮和李氏一看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于是,他们在村里买了几间房子,安顿了下来。

在杏花村的日子里,刘大壮和李氏勤劳能干,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他们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可以彻底忘记那段往事的时候,一个神秘的访客却突然来到了他们的家中。

这天傍晚,刘大壮正在院子里劈柴呢,突然听见门外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他放下斧头,走过去打开了门,一看是个陌生的老头儿。

那老头儿穿着一身破衣裳,脸上满是皱纹,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

他看了刘大壮一眼,说道:“你就是刘大壮吧?”

刘大壮一愣,问道:“老人家,您是?”

那老头儿笑了笑,说道:“你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

我是从柳河镇来的,特意来找你。”

刘大壮一听是柳河镇来的人,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他忙问:“老人家,您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那老头儿叹了口气,说道:“唉,其实这事儿我本来不想管的,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你杀了那条鳗鱼,虽然被张三丰道长给救了下来,但那条鳗鱼的怨念却并没有消除。

它一直在暗中盯着你呢,要是你不把它彻底解决掉,恐怕你和你家人都难以安宁啊!”

刘大壮一听这话,吓得脸色都变了,他忙问:“那……那老人家,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那老头儿说道:“其实,要彻底解决这事儿也不难。

你得去一趟深山老林,找到一种叫‘灵蛇草’的草药。

这种草药能解百毒,驱邪避凶。

你把这草药带回来,我再帮你做一场法事,就能彻底消除那条鳗鱼的怨念了。”

刘大壮一听,忙点头说道:“好,好,我明天就去!”

那老头儿又说道:“不过,这灵蛇草可不是那么好找的。

它生长在深山老林的悬崖峭壁上,十分危险。

你得小心点儿啊!”

刘大壮咬了咬牙,说道:“放心吧,老人家,为了家人的安宁,我就是豁出这条命去,也要把灵蛇草找回来!”刘大壮当晚一夜未眠,心里盘算着怎么找到那传说中的灵蛇草。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透,他就揣上几个干粮,带上镰刀绳索,悄没声地出了门。

杏花村的乡亲们都知道刘大壮是个实诚人,见他这副打扮,都纷纷来问。

刘大壮也没瞒着,一五一十地把事情说了。

大伙儿一听,都替他捏了把汗,劝他别去冒险。

可刘大壮是个倔脾气,认准的事儿八头牛也拉不回来,他安慰大伙儿几句,便头也不回地往深山老林去了。

这深山老林,刘大壮还是头一回进。

他一路披荆斩棘,走了不知多久,才看见一片悬崖峭壁。

刘大壮站在崖边,往下一看,只见云雾缭绕,深不见底,心里不由得一阵发憷。

但他一想到家人的安危,咬了咬牙,把绳索绑在腰上,顺着崖壁就往下爬。

这悬崖峭壁,可不是闹着玩的。

刘大壮爬得小心翼翼,生怕有个闪失。

爬了不知多久,他终于看见了一株绿油油的草药,长在峭壁的一块岩石缝里。

那草药叶片细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想必就是灵蛇草了。

刘大壮心中一喜,忙伸手去摘。

可这草药长得实在刁钻,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摘了下来。

摘完草药,刘大壮也不敢怠慢,忙顺着绳索往上爬。

爬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脚下一滑,整个人失去了重心,往下一坠。

刘大壮心想,这下完了,非摔个粉身碎骨不可。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腰间的绳索突然紧绷了一下,竟把他给稳住了。

刘大壮借着这股力量,使足了劲儿往上爬,终于爬回了崖顶。

刘大壮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心里一阵后怕。

他歇了好一会儿,才站起身来,揣着灵蛇草,往山下走去。

回到杏花村,刘大壮直奔那老头儿的住处。

那老头儿见刘大壮真的把灵蛇草找回来了,不由得暗暗称奇。

他接过灵蛇草,仔细端详了一番,说道:“嗯,不错,这就是灵蛇草。

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做法事吧!”

刘大壮忙点头,跟着老头儿来到院子里。

老头儿让刘大壮把灵蛇草放在香案上,然后又摆上香烛纸钱,口中念念有词,开始做法。

这次做法,比上次张三丰道长做的还要复杂。

老头儿又是念咒,又是画符,忙得满头大汗。

刘大壮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生怕有个什么闪失。

就在这时,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院子里的树木都摇曳起来。

刘大壮觉得一阵阴风吹过,心里不由得一紧。

他忙看向香案,只见那灵蛇草竟然无风自动,叶片轻轻摇曳,仿佛在跳舞一般。

老头儿见状,大喝一声:“孽畜,还不速速现身!”说着,他挥起手中的桃木剑,就向空中刺去。

这一剑,老头儿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只见一道剑光划破长空,直奔那阴风而去。

就在这时,空中突然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接着就有一股黑气四散开来。

刘大壮看得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这灵蛇草竟然有如此威力。

老头儿见黑气散去,长舒一口气,说道:“好了,孽畜已经被我除掉了。

从今往后,你们一家就可以安心过日子了。”

刘大壮一听,忙磕头谢恩,说道:“多谢老人家救命之恩,我刘大壮没齿难忘!”

老头儿笑了笑,说道:“起来吧,孩子。

记住,做人一定要心存善念,不要贪图一时口腹之欲,而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刘大壮连连点头,说道:“老人家说得是,我刘大壮一定铭记在心。”

这事儿过后,刘大壮果然收敛了不少。

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嘴馋了,而是安分守己地过日子。

他和妻子李氏在杏花村开了一间小客栈,接待过往的客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有一天,刘大壮正在客栈里忙活呢,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

他忙走出去一看,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正和几个客商争吵。

刘大壮一问才知道,原来这老汉是个流浪汉,想讨口饭吃。

那几个客商见老汉脏兮兮的,嫌他晦气,不让他进客栈。

刘大壮一听,心里不由得一酸,他想起了自己当年在柳河镇的日子,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于是,他忙走过去,把老汉拉进了客栈,给他端来一碗热饭热菜。

老汉吃完饭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刘大壮也没当回事儿,继续忙活去了。

可到了晚上,那老汉竟然又来了,手里还拎着一篮子鸡蛋

刘大壮一愣,问道:“老人家,您这是?”

老汉笑了笑,说道:“我无儿无女,一个人流浪四方。

今天承蒙你款待,我心里感激不尽。

这篮子鸡蛋,是我从山里捡来的,送给你,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刘大壮一听,忙摆手说道:“不不不,老人家,您这礼物太重了,我不能收。”

老汉却把篮子往刘大壮手里一塞,说道:“收下吧,孩子。

你心地善良,将来必有后福。”

刘大壮拗不过老汉,只好收下了鸡蛋。

他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善举,竟然换来了老汉的如此感激。

这事儿传开后,刘大壮的小客栈生意更加红火了,过往的客商都愿意来他这儿住宿。

几年过后,刘大壮和李氏有了一双儿女,一家四口过得其乐融融。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刘大壮总会想起当年的那段往事,心里暗暗庆幸自己遇到了张三丰道长和那位神秘的老头儿。

同时,他也更加坚信了一个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大壮的小客栈也变成了杏花村里最大的一家客栈。

而他,也从一个普通的打渔人,变成了杏花村里受人尊敬的大善人。

每当有人问起他的成功秘诀时,他总会微笑着说:“没啥秘诀,就是心存善念,多做好事呗。”

就这样,刘大壮一家在杏花村里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那段关于鳗鱼的往事,也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

只有刘大壮自己知道,那段经历对他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它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不能贪图一时口腹之欲,而要做一个心存善念、懂得感恩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刘大壮成了杏花村里的大红人,这事儿传得那叫一个快,十里八村的都知道了。

每天来客栈吃饭住宿的人络绎不绝,刘大壮和李氏忙得脚打后脑勺,但心里头那个美啊,就跟吃了蜜似的。

这天,刘大壮正在客栈里招呼客人呢,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他忙走出去一看,只见一个身穿官服的人骑着高头大马,正往客栈这边赶来。

刘大壮一愣,心想:这谁呀?

这么大排场。

他正想着呢,那人已经来到了客栈门口,翻身下马,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刘大壮忙迎上前去,问道:“这位大人,您是打尖儿还是住店啊?”

那人看了刘大壮一眼,说道:“我既不打尖儿也不住店,我是来找你的。”

刘大壮一听,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心想:找我?

这唱的是哪一出啊?

他忙问道:“大人,您找我干啥呀?”

那人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递给刘大壮,说道:“你自己看吧。”

刘大壮接过书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刘大壮兄启,弟张三丰敬上。

刘大壮一看是张三丰道长写的信,心里不由得一喜,忙看了下去。

信中写道:大壮兄,别来无恙乎?

弟近日偶得一宝,名曰“龙吟玉笛”,此笛音色悠扬,能通人心,弟知兄爱音律,特将此笛赠予兄,以表思念之情。

弟因俗务缠身,不能亲自前来,特遣官府之人代为送达,望兄笑纳。

刘大壮看完信,心里那个激动啊,就跟中了头彩似的。

他忙对那人说道:“多谢大人,多谢道长!”

那人笑了笑,说道:“不用客气,道长说了,让你好好保管此笛,别辜负了他的一片心意。”

刘大壮连连点头,说道:“是是是,我一定好好保管。”

送走了那人,刘大壮拿着龙吟玉笛回到客栈,心里那个美啊,就跟喝了蜜水儿似的。

他忙叫来李氏和孩子们,让他们一起欣赏这宝贝。

李氏和孩子们一看这龙吟玉笛,也都喜欢上了。

刘大壮拿起笛子,轻轻地吹了起来。

只见那笛子发出的声音悠扬动听,宛如天籁之音,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刘大壮吹着吹着,突然觉得这笛子的声音好像有些熟悉。

他仔细一听,不由得愣住了。

这笛子的声音,竟然和他当年在柳河镇听到的那个声音一模一样!

刘大壮心里不由得一阵激动,他想起了当年那个神秘的老头儿,想起了那段关于鳗鱼的往事。

他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竟然还能再次听到这个声音。

当天晚上,刘大壮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他想着张三丰道长,想着那个神秘的老头儿,想着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

他突然觉得,这一切好像都是冥冥之中注定好的。

第二天,刘大壮早早地就起床了。

他拿着龙吟玉笛,来到了杏花村的村口。

他站在那儿,望着远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道长,谢谢您!

老头儿,谢谢您!

是你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就在这时,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

刘大壮一听,心里不由得一喜。

他忙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穿道袍的人正朝这边走来。

那人越走越近,刘大壮定睛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来人竟然是张三丰道长!

刘大壮忙迎上前去,说道:“道长,您咋来了?”

张三丰道长笑了笑,说道:“我来看看你呗。

咋样?

这些年过得还好吧?”

刘大壮连连点头,说道:“好好好,托道长的福,我过得挺好的。”

张三丰道长看着刘大壮,说道:“我看得出来,你是个心存善念的人。

这些年,你一定没少做好事吧?”

刘大壮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道:“嘿也没做多少,就是能帮一把是一把呗。”

张三丰道长拍了拍刘大壮的肩膀,说道:“这就对了。

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你继续做你的善事,将来必有更大的福报等着你。”

刘大壮听了张三丰道长的话,心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继续做好事,帮助更多的人。

张三丰道长在杏花村住了几天,和刘大壮一起喝茶聊天,传授他一些道家的养生之法。

刘大壮觉得这几天过得特别充实,也特别快乐。

几天后,张三丰道长要走了。

刘大壮和李氏还有孩子们一起送他到村口。

刘大壮握着张三丰道长的手,说道:“道长,您这一走,不知道啥时候还能再见啊。”

张三丰道长笑了笑,说道:“有缘自会相见。

记住我的话,继续做你的善事,将来必有更大的福报等着你。”

刘大壮点了点头,说道:“嗯嗯,我记住了。”

张三丰道长转身离去,越走越远。

刘大壮望着他的背影,心里默默地念叨着:道长,您保重!

从那以后,刘大壮更加努力地经营着客栈,也更加用心地做着善事。

他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也收获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感激和祝福。

岁月如梭,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

刘大壮也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

但他的心却始终如一,始终保持着那份善良和纯真。

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柳河镇,又见到了那个神秘的老头儿。

老头儿笑着对他说:“大壮啊,你做得很好。

你这一生,没有白活。”

刘大壮醒来后,泪水已经打湿了他的枕头。

他知道,这是老头儿在冥冥之中对他的肯定和祝福。

他觉得自己这一生过得特别值得,也特别幸福。

就这样,刘大壮在杏花村里度过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他去世的时候,整个村子的人都来为他送行。

他们都说,刘大壮是个好人,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他的故事也被人们传颂着,成为了一段佳话。

而那把龙吟玉笛,也被刘大壮的后代们小心翼翼地保存着。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都会拿起笛子,轻轻地吹上一曲。

那悠扬的笛声,就像是在诉说着刘大壮一生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