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12 23:36
所有的戾气都是长期积累起来的不满情绪的外在表现,亦即,压抑愈久积怨愈深,戾气所产生的爆发力愈强,其破坏效应愈广。
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里,人们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和人与人之间感同身受的人文关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至物欲横流,人文尽失,鲁莽之行,此消彼长。
有道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知耻明理,不畏衣食之忧,方能礼行天下,而乐业于市。
纵观社会百态,唯信仰笃定,前途光明者而温文尔雅,为五斗米折腰者,哪一个不是积存着一些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的负面情绪。
善于沟通便则罢了,木讷语塞且再遇不公则怼天怼地,轻则言不中听,重则激情用事,伤及无辜。
所以说,在社会转型时期,尤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一定要从唯物辩证法的层面,既看到成绩,又可以预见到可能出现的不足。
否则,哪怕是极其个别的个案的发生,也会对整个社会的治理环境产生微妙的负面影响。
戾气是个体负面情绪的非社会化表现形式,其特点在于个体情绪的排他性,非包容性和不可预见的破坏性。
其劣根性在于戾气自身情绪具有个体之于群体的传播性煽动性,这一点的社会危害程度远大于个体的应激反应,因此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解决的首要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