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探索中国画笔墨类型的构造方式

发表时间: 2023-11-24 12:53

探索中国画笔墨类型的构造方式

梅花诗意图 宋 岩叟(待考)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对梅兰竹菊的画法都非常熟练,其中倪瓒的竹子画的非常轻松、飘逸,吴镇笔下竹枝挺近。后来“吴门四家”的沈周、仇英、唐寅、文征明都有着极强的功力。文征明的兰竹文气十足,堪称此类题材中的高手。

元 倪瓒 春雨新篁图


这说明,中国画家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对梅兰竹菊的训练,尤其是文人画兴起后,此类题材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潘天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很深、很透,所以他在中国画教学处境艰难时,非常强调梅兰竹菊的训练。


陈半丁 月夜梅花


中国画家进行梅兰竹菊训练,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成为专门的梅兰竹菊画家。梅兰竹菊四种题材,基本上涵盖了中国画所需要的笔墨类型的基本的结构形式,其笔墨技巧也能够集中代表各种画法。

画兰,在中国画里最难,其次是竹,李苦禅常说“一世兰,半世竹”。

兰竹训练不是简单要求会画兰竹这一题材,而是借此深入理解中国画笔墨组合中空间布白关系,其目的就是过笔墨功夫这一关。怎样能说明笔墨基本功过关了呢? 要求一下笔,笔法的“起、行、收”都完成的很好,哪怕画一片竹叶、一根兰叶都要求有“起、行、收”的运笔过程。兰竹创作中,不只孤立的看某一笔画的好坏,还要看整体的笔势结构和大势,但是一笔的质量最为重要,它关系到作品质量的高低。

潘天寿 湘江风竹


画兰,一笔一叶,一笔成形,兰叶的交织也就是笔线的交叉组合。为避免交错混乱无序,聪明的中国画家,在长叶的交错中找了交叉规律,创造了写兰的基本程式,即交凤眼、⁧破凤眼鲫鱼头的基本笔墨结构,然后把这些结构再加形成比较复杂的画面了。

兰花的笔墨结构或比竹子还要简,却更难。


破凤眼结构两边还可以加两笔辅助笔,即短兰叶。辅助笔可加可不加,比如画一个破凤眼,旁边再加一个鲫鱼头,然后在两边各加一笔辅助,也就够了。可以借用“辅助笔”;画的多,还可以互借互用,辅助笔在创作中起到调节作用。


以上就是大致的兰叶笔墨结构,比较简单,但难在兰叶的画法,兰叶的长短、粗细变化、方圆变化、起收笔的方向、收笔的尖与秃等,都不能相同。

郑板桥 幽兰图


画兰叶时,比较难的是收锋,他既要有力度,又要有出去的势,而且要注意叶与叶之间的形要有区别。

潘天寿 空谷幽兰


画兰叶线条强调书法用笔,也可以把藤类或木本类的线条质感都包括在里面,要求线条用笔的方向、力度、弹性感觉变化多,这种多变化通过画兰叶、兰花的训练可以解决。


李苦禅 兰石双鸟


画兰竹的毛笔选择也有讲究。


开始训练兰竹最好是用兰竹笔来画。硬毫、兼毫如“白云”等都可以,硬毫,因其坚挺,以便于掌握笔性。兰竹笔比一般的笔杆要长一点,因为要充分发挥挥洒的幅度。



画兰时,要注意兰草的基本特征。叶要挺键,绰约有姿,这决定了用笔方式。中国画遵循一笔的造型观念。第一是用线,先画兰叶;第二是笔墨结构,交凤眼、破凤眼、鲫鱼头的组合形与势,包括用笔起、行、收三阶段。

吴昌硕 兰石图


画兰主要看叶子,花也不能忽视。兰花结构也是破凤眼,用笔也一样,要注意藏锋。


吴昌硕 ‮金错刀


写竹,是中国画笔墨形态及结构技法最为讲究的品类之一。笔墨结构因竹而殊,笔笔见功夫,枝枝叶叶讲理法。


潘天寿 墨竹


中国画中画竹之法有二:一是以线双勾法,工笔画多用,写意画亦有之,‭谓之“画竹”;二是以线并加没骨,以墨为主的画法,谓之“写竹”,也叫“墨竹”。


竹竿,一笔成一节,节节而为之,则一竿立也。论写竹笔法,执笔要正,指握笔杆上端,利用笔杆的长度,增加挥洒幅度,发挥自由度、力度和竹竿的弹性。写竹者各具特长:吴镇竿枝圆厚挺劲;石涛刚柔并济,舞动风雨;郑板桥挺拔刚直,凌空晴姿,不禁风雨。写竹主竿用笔中锋圆挺,笔线中心的笔锋,却由于起、收的笔法,将笔画的中心线呈拉长了的“S”形,这便使一节竹竿有了动态弹性,节节连贯,竹竿就有了筋骨。


吴昌硕 竹

写竹叶,笔法如楷书一撇,所以叫“撇叶”。撇叶笔墨要饱满,用力靠臂和腕,不能用手指扒拉。入笔藏锋,按下即叶肚出,方可同时提笔,收锋回到原起点上空,一竹叶即可完成,随即往第二叶落笔。


竹叶有一个核心点,起笔都在经过核心点,一般一组竹叶着笔也不能直接交在这个核心点上。第一笔是竹叶子的长势,决定主势,收锋然后回到原来的起笔点上空,第二笔即由次点出发,第二笔收锋后也如前及时回到原起点上面,依次完成这一组叶的组合为止,这就是一组叶的单元笔墨结构。


明 文徵明 墨竹图


撇竹叶一定要挺劲,用笔不能打弯,竹叶的形态以健力为主。画成组的竹叶时,收锋后再回到起点,连续往复,笔势贯穿,连绵不断,空中行动如写行草书,即为“一笔书”“一笔画”之理。


调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蘸水,刮去笔上多余的水分,然后蘸重墨;还有一种是洗完笔,先蘸浓墨,然后笔尖在水面作“蜻蜓点水”状,形成墨色的浓淡变化。


明 徐渭 竹菊图 辽宁省博物馆



石涛 兰竹图


吴昌硕 兰花


吴昌硕 梅菊图

通过对梅、兰、竹、菊画中笔墨程式和审美内涵的研究实践,在练“技”、练“气”、练“意”的过程中得到“人格”“艺格”,由技进道又由道进技地反复提升,带动对民族文化艺术最高境界的顿悟。



历代经典梅兰竹菊赏析


梅竹寒禽图 宋 林椿



墨梅图 元代 王冕



墨梅图轴 明 王谦


梅花图 清代 汪士慎


明 王谦 《卓冠群芳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清 八大山人《梅花图》


清 石涛《梅花图》


清 恽寿平 《五清图》


王雪涛⁤ 兰花


朱自清 兰花


‫溥佐 兰花


俞致贞 兰花


启功 兰竹图


张大千 兰花


吴湖帆 兰花


潘天壽 兰花


陆抑非 兰花


李苦禅 兰花八哥


黎雄才 兰花


五代 徐熙 《雪竹图》上海博物馆藏


南唐 李坡 《风竹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


北宋·赵昌 《竹虫图》


南宋·梁楷 《六祖斫竹图》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 赵孟頫 《窠木竹石图》


元·倪瓒 《竹⁤枝图》


清·郑板桥《清风疏竹图》


明·徐渭 《菊竹图》


菊丛飞蝶图 南宋 朱绍宗


五色菊花图 清 恽寿平(1633-1690)


菊 齐白石(1864-1957)

中国古今最著名的二十大画家

1、吴道子

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百代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在绘画领域深造诣。吴道子的画风独特,擅长描绘佛道、神鬼、人物、山水等,他的画作笔势圆转,衣服飘带如迎风飘扬。吴道子还擅长写实,他注重人物形象的描绘,特别是他著名的“人物八面”,每个侧面都表现出色。其著名作品《送子天王图》现珍藏于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代表作品有《地狱变相》《宝积宾伽罗佛像》 《道子墨宝》等。

2、顾恺之

顾恺之,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长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世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传世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斫琴图》等堪称珍品。其中《女史箴图》,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3、黄公望

黄公望,浙江平阳人。元代画家,擅长书法,音律,诗词散曲,尤擅画山水,曾得赵孟指授。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传世画作有国宝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著有画论《写山水诀》。

4、赵孟頫

赵孟頫,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71]。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文学家[69]。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其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俱工,并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变革风行已久的南宋画院的体制格调,开创了元代的新画风[71],为元代画坛的领袖人物[70],有“元人冠冕”之誉。代表作品有《重江叠嶂图》《鹊华秋色图》等。

5、阎立本

阎立本,雍州万年(今陕西省临潼)人。唐朝时期宰相、画家,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以绘画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步辇图》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历代帝王图》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萧翼赚兰亭图》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6、米芾

米芾,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他的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代表作品《春山瑞松图》《云起楼图》《云山墨戏图》《云山图卷》等。

7、倪瓒

倪瓒,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倪瓒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8、唐寅

唐寅,又名唐子畏、唐伯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9、荆浩

荆浩,河内沁水(一说河南济源人,一说山西沁水县人)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画家,北方山水画派之祖。他善于山水画,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著有《笔法记》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作品《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

10、董其昌

董其昌,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擅于山水画,师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其代表作《高逸图》《林和靖诗意图》《秋兴八景图》。

11、徐悲鸿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他以人物、走兽、花鸟画闻名,提倡现实主义,在传统艺术中融入了西画的技法,注重把握对象的解剖结构和骨骼,作品思想内涵丰富。他的国画色彩浑成,尤其是奔马更是享有盛誉。代表作有《群马图》《奔马图》《九方皋》《愚公移山图》《负伤之狮》《田横五百士》

12、齐白石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13、张大千

张大千,四川内江人。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他的画风工写结合,后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风格。他的画作包括《荷花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等。他的艺术成就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仿古画作可以乱真,“骗”过不少鉴别大师。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14、李可染

李可染,江苏徐州人。他以山水画闻名,他的作品笔墨凝练,风格独特。他借鉴了八大山人的笔墨,并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山水画笔墨简练,同时又带有凝练的笔墨效果。他的山水画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他用细笔勾勒出山水的细腻,用浓墨渲染出大自然的壮丽。他的作品充满了自然美的魅力,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代表作《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漓江山水》等

15、黄宾虹

黄宾虹,浙江金华人。他擅长画山水,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他的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他的作品《山居烟雨》、《新安江舟中作》等。他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代表作还有《蜀江归舟图》《焦墨山水》《九子山》《黄山汤口》等。

16、傅抱石,江西新余人,他擅长画山水画,尤其擅长写泉瀑雨雾之景。他的画风豪放,气势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代表作有《待细把江山图》《屈原》《江山如此多娇》《煤都壮观》《林海雪原》《天池林海》《镜泊飞泉》等。

17、潘天寿

潘天寿,浙江宁海县人,他擅画花鸟、山水,并且兼善指画,还擅长书法和诗词。他通过画花鸟和山水,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代表作《耕罢图》《黄山松图》《朝霞图》《梅雨初睛圈》《鹰石山花图》等。

18、林风眠

林风眠,广东梅县人。他以中西方融合的艺术理念和创新的艺术手法而闻名。他的作品中,既有描绘自然风景的山水画,也有描绘人物和戏曲角色的作品。他倡导“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林风眠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绘画艺术之父。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代表作有《摸索》《人道》《痛苦》等。

19、吴冠中

吴冠中,江苏省宜兴县人,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他致力于油画风景的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

20、李苦禅

山东高唐人,拜齐白石为师。他擅长画花鸟和山水,他的画风以质朴、雄浑、豪放著称。他作品中常带有浓墨的神俊,但晚年则常作巨幅通屏,展现出他的气势和博大。他被誉为当中国画的一代宗师。代表作有《红梅怒放图》、《盛夏图》、《松鹰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