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12-09 12:44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还记得今年夏天,有位老茶友过来回评。
对方当时刚喝了几款新牡丹,称,茶汤好清鲜。
一喝,他就特别喜欢。
但是吧,他有个小疑惑。
为什么这么入口这么好的新茶,闻干茶时香气有些弱?但沸水泡了后,汤水中的香气倒是很足,真是应了那句话,又香又好喝。
经过了解,才知道茶友当初在试茶时,喝了不止一款。
那位老茶友,平时各种茶都喝过,接触的茶叶比较广。
泡茶时,另外找了一款别家的白牡丹,同时对比。
一经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家的白牡丹,干茶没有别人的香,但冲泡后比别人的更好喝,汤中茶香足。
这一结论,让那位老茶友感到很困惑。
照常理,好茶应该四角俱全,面面俱到,十项全能才对。
不论哪个方面,都不应该输。
怎会出现干茶香气弱,茶汤香气足,看似异常矛盾割裂的情况?
《2》
初试新茶,感到“干茶香弱,落水香足”。
某种意义上,这是白茶工艺到位的标志,是好白茶的特征。
往大了看,选茶买茶,“闻着香”其实不如“喝着香”。
但往细了去解释这个现象,得从白茶的加工,尤其是烘干过程说起。
白茶的烘干,是一项持久的细致活。
一款新茶未来能否正常陈化?能否存成有价值的优质老白茶?都仰仗烘干。
白茶的烘干,目的很直接,烘掉茶叶内部多余的水汽。
在尽可能保留好茶天然养分风味时,尽量争取做到越干越好。
这种“既要……又要……”,本就是一种做茶挑战。
老S做出来的白茶,从银针到白牡丹与寿眉,清一色都极干。
许多新茶厂难以驾驭的白毫银针烘干,到了老S的手里,艺高人胆大,敢挑战做到5%。
像出口级的白茶,干度更是严格,含水率要控制在百分之三以内。
总之,潜力股新茶,共性没别的,就是要“干”。
够干燥,后期陈化之路才稳当。
能转化出丰富的茶香与滋味。
越存越甘香,越存越醇厚,奔向充满光明的前程。
反之,不够干的新茶,未来会暴雷。
存着存着,就出现水味、闷味、梅子酸、变臭发霉。
然而,凡事都是双面性 的。
优质新茶在烘干水分的过程中,水汽从芽头、叶片、茶梗中退场的同时,也会顺带带走一部分风味。
在这当中,低沸点的芳香物质在持续烘干结束后,会挥发掉绝大部分。
烘干越透彻,低沸点香气挥发越多。
这也刚好能解释,为什么干度绝佳的白茶,在刚烘干时不显山不露水,干茶香不显。
因为低沸点的香气被烘掉了太多。
《3》
解释到这里,问题刚解决一半。
既然烘干透彻的新白茶,最开始时,干茶香闻着弱。
为什么到了喝茶时,沸水泡开后汤中香气却很馥郁?
因为香气沸点不同。
香气,有高、中、低沸点之分。
不同温度下,呈现出来的状态不同。
形成干茶香的香气,以低沸点香为主,它极易恢复与释放,烘干时容易流失。
形成落水香的香气,则是高沸点香。
借助沸水冲泡激发,快速得到唤醒。
从而,这些被沸水激出来的高扬饱满茶香,袅袅而出。
它们当中,有的被盖子拦下,形成盖香。
有的落入茶汤当中,形成落水香。
茶香落水,汤中透香。
随便啜一口,尽是香滑细润。
要是一款白茶在加工时,急于求成,快速烘干。
新茶烘得不透,内部还含有较多水汽,留下低沸点芳香物质。
但这些没烘干的茶叶内,高沸点香气却被水汽给困住。
即便刚烧开滚沸的水,也没法将其释放出来,冲泡出来的茶自然香气弱。
《4》
刚上市的新茶香气弱,是正常表现。
刚烘干没多久的新茶,都是如此。
村姑陈在买冰箱时,负责安装的师傅专门提醒,新冰箱买回去至少要放两小时再开机。
因为机器里面的制冷剂在搬运过程中受到了震荡,放一段时间,等制冷剂归位后才能顺利开启使用。
刚加工出来新白茶也是相同的道理。
刚采下的鲜叶,经一系列制茶工序后,内含的一些物质会发生震荡波动。
等到加工完成,彻底烘干的新茶,放一放更好喝。
刚出厂的新茶,放了十来天后,再去泡开。
能明显感觉到,新茶的香气与滋味日臻完善。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对待刚烘干出来的新茶,也是如此。
有意思的是,白茶的干茶香,虽然在烘干时被震荡打断,被烘掉不少。
但它并非一去不回头。
只要干度足够,妥当保存,新茶放到大半个月后,独属于新白茶的清鲜花香、毫香、竹林香、干草香等,会越发鲜明。
伴随后期陈化进程,不同沸点的香气会逐渐聚合在一起。
从而让整体茶香,日愈甘香悠扬。
在未来的岁月里,能陆续转变出药香、陈香、粽叶香、干荷叶香等浑厚香气。
如果是没烘干的新茶,它在刚上市时,干茶闻着还是香气很足的。
那些在新鲜茶青上经常出现的鲜美香气,会继续挥发。
让干茶香,占了优势。
但继续再存下去,往后的日子,就是不断走下坡路了。
时间一长,过了三个月再去闻,连干茶香都比之前弱。
再久一些,大约半年后,内在残余水汽会伸向茶叶的内含物质,包括高沸点香气,以及各式茶味物质。
让泡出来的茶汤,落水香寡淡,带水味,寡淡乏味。
存着存着,就变成了乏陈可善,毫无优势的问题茶。
当然,这个劣质演变的过程,是缓慢发生的。
如果没有仔细对比,不容易察觉。
即便察觉到了,不知内情的茶友也会误以为,这是茶叶没存好。
殊不知,真相竟是一开始没烘干烘透。
《5》
没烘干的新茶,只能逞一时表面威风。
仅仅是一开始闻着香。
实际上,茶汤却是薄的。
对比着喝,一入口便知。
放到最后,连表面威风也维持不了。
不仅缺乏落水香,连干茶香气也会变淡。
存着存着,就生出各式闷闷的气息。
买茶时,不小心碰到这种没烘透的茶,只会白白辜负自己的期待。
越存,越让人失望。
而做茶认真,烘干到位的新白茶,即便刚开始时,干茶香气并不惊艳。
但它的茶味入口,却颇为打动人。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能不断给人带来茶味惊喜,越存越出彩。
有潜力,能存出惊喜的,是堂堂正正好白茶。
那些在储存期间,毫无惊喜,全是“惊吓”的问题白茶。
继续存下去,只是浪费光阴。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