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19 21:21
腾讯元宝生成
在,悠游自在;宥,宽容自得;合之,“在宥”。这是庄子继《逍遥游》开篇后,后人再续前缘,传承其“逍遥派”作风。
正是,有网友留言,庄子乃“逍遥派”开山鼻祖也。但篇中更多讲的是如何“养生主”和“应帝王”,因为养其身,所以得以成帝王,最后逍遥自在。
在此篇中,出现了道家里得道的广成子。广成子住在崆峒山上,修身一千二百岁矣,比彭祖还要长寿四百岁。
黄帝闻其已经达于至道,于是前往“问至道之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
这与黄帝问道岐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何得道之精?如何自在宽容?如何养身长寿?古人早有论道,我们悟得其中一二,足矣。
黄帝得知广成子得“至道之精”,前往崆峒山求道用以治理天下,可广成子不理他。为何?因为“自黄帝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
庄子认为,黄帝、尧和舜疲于奔命而导致大腿无肉、小腿无毛,多此一举扰乱人心。
黄帝求道不成,回去斋戒三个月,再次问道时,改口说:“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这回不问治理天下了,而求修身之道。
广成子高兴啊,对方可算开悟了,于是侃侃而道:“来!吾语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
慎汝内,即持守心思、摒弃思虑;闭汝外,即闭住你的感受器官,相当于无视无听。
广成子说,“至道”的精髓,看起来幽深渺远和晦暗沉寂,其实,只要做到视听不外用,守神而宁静,形体自然健康。保持元神务必清静,不要劳苦身形,不要恍惚精神,这样才可以长生。眼无所看见,耳无所听闻,心无所知晓,你的精神就能持守形体,这样形体也就得以长生。
“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因为持守“至道”的纯一而又把握“至道”的和谐,所以广成子修身至今已达一千二百年,而身形还未出现衰老,他将与日月同光,与天地共存。
所以,想要守住元神,就要摒弃外界一切干扰,不然,就如同《应帝王》中那个被“疏惚”日凿一窍,七窍而死的混沌一样,谈何养身,如何长寿?
黄帝问道广成子是虚构故事,而黄帝问道岐伯却真有此事,两人的一问一答,简称“素问”,从而著成《黄帝内经》。
黄帝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行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
上古之人长命百岁,现今之人恰好相反,半百而衰。这是因为他们违背了生长的规律之道,不要说长寿,恐怕连形体都会加速衰老。
黄帝又问:那些掌握养生之道的人,活到百岁还能生育吗?岐伯回答:“虽然年高,仍能生育子女。”
为何?守其精也。当然,这里是指男子而言,女子七七四十九岁天葵已竭。
随后,黄帝讲起了养生得道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真人者,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弊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弊,精神不散,亦可百岁。”
“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其益寿而有极时。”
所以,上述的广成子,已修道成为“真人”,所以寿命突破百岁,与天地相当,没有终了之时,形体完全不见衰老。
说到底,还是掌握了全面的养身之道。
花自有花开花落时,树也自有叶绿叶黄日,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只有人是一往无返的单行道。所以人的肉身会衰老,道家的修身,其实是修心。养身就是养心。
老子在《道德经》有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从古至今,惟有道是万物起源,也是精和真所在。
老子又曰:“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势之道。”
老子认为,养护身心应该奉行天道,最好的方法就是爱惜自己的精力。只有爱惜自己的精力,才能尽早做到顺应自然,然后就可以积累深厚的“德”,唯有“德高厚重”的人,才能长生不老,才能治理天下。
无论是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还是普通人,既得“道”,又有“德”,才能长久永生。
我们作为普通人,天人合一是最好的修炼之法,每一天向死而生,物质低配,精神高配,灵魂顶配。物欲横流的社会,能控制欲望,一定会健康长寿。
当然,长寿不是目的。生命的质量,生命的尊严,才是养生的最终目的。
生命的长度由天定,生命的厚度由己养。
惟道是从,惟心是宗。空即是色,色即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