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10-05 10:02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不久看到一位武夷山博主发动态分享,他平时泡茶完全不爱用“茶漏”。
因为,他平时都是喝岩茶的。
一泡好岩茶,重水求香。
茶汤当中的香气,可圈可点。
一流好岩茶,完全能做到茶香落水,回味生香。
喝下一口茶之后,丝丝绕绕的甘香,能源源不断地从喉间涌现。
这种情况即便岩茶经过高温焙茶后,难免会出现个别碎茶。
通常,焙茶一斤,碎茶损耗半两,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当我们拿到手一泡岩茶肉桂或者水仙后,很难确保泡袋内的干茶条索,全部处于完好无损的状态。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爱用“茶漏”。
原因是,总感觉武夷岩茶热腾腾的茶汤,经过细密的滤网后,会损失一部分“水香”。
茶汤当中的部分香气分子,被附着在滤网上,让泡出来的岩茶,香气不是那么纯粹完整……
对方所言,不无道理。
但有一处小小的细节,值得提醒。
茶桌小工具里,茶漏与茶滤是两回事。
茶漏的功能不是过滤碎茶,而是发挥漏斗一样的作用,窄口茶壶投茶入壶多有不畅,需要茶漏的辅助来扩大开口,避免将干茶大量洒落在外。
而自带滤网,造型各异,专门为了过滤碎茶而存在的茶滤,才是今天要讨论的主角。
平日里,茶滤在我们茶桌上的出镜率极低。
几乎可以这么形容,能不用,最好就不用。
背后缘由,离不开这5点原因。
《 2》
一、公道杯也能沉淀碎茶。
茶桌之上,茶滤逐渐遇冷的原因,是它的用途有限。
泡茶期间能发挥用处的地方,可有可无。
正常泡茶喝,倾倒出汤时,前3冲茶汤或多或少都会顺流出部分碎茶细屑。
但泡功夫茶,公道杯是基础标配。
将热腾腾的茶汤倒入公道杯后,茶水当中的碎茶,也会慢慢沉淀。
稍等片刻,当你在闻过盖香,看过汤色后,再用公道杯分茶。
这时沉入杯底的少量碎茶,断然不会轻易流出。
三、四人在场喝茶,往每人杯中匀分7分满的茶汤后,先客后主。
当你往自己杯中里少量留下一杯茶水后,剩下杯底的,少量带有碎茶的底汤,倒了也不可惜。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公道杯在茶桌上逐渐得到普及。
有了公道杯的“静置沉底”,茶滤能发挥用武之地的场合,真心不多。
二、碎成渣的茶叶,做成茶包更实用。
经常喝茶的老茶客们,家里或多或少会攒有一定碎茶末。
一大箱3斤出头的高山寿眉散茶,整箱喝到快见底时,剩下来的都是碎茶。
完整一饼7两的老茶饼,经历多次撬茶后,也会攒出不少撬成碎片的茶叶。
这些箱底碎茶共同特点是,几乎看不到一片完整叶片。
照常直接冲泡,肯定不行。
因为倒出茶汤时,会“泥沙俱下”。
导致公道杯当中,半杯是汤,半杯是碎末,没法顺利品尝。
这种极端情形下,茶滤也不实用。
往公道杯上方,专门加上茶滤后,再去泡这些碎茶。
你会遇到一个尴尬情形,泡了一次茶后,盖碗内的茶叶已经流失大半。
除非你能耐下心,再将这些倒出到滤网上的碎茶,用茶夹重新移回盖碗。
否则,这种只剩半泡茶的情况,很难泡出完整滋味。
喝这样的“碎渣茶”,为了图省事,更实用的做法是从网上买点植物纤维的茶包袋口,往里装入适量碎茶,再绑紧袋口。
平日需要喝茶时,随便往杯里放一包碎茶,也能快速泡出好茶味。
三、茶滤网眼罅隙众多,易留下茶渍。
茶具店里,各式茶滤造型,千姿百态。
双耳的、单耳的、筒状的、树叶扁平状的……
但共同点是,它们都拥有着网眼细密的过滤网。
哪怕芝麻大小的叶片碎屑,也能轻松拦截,与茶汤彻底分离。
不过,问题来了。
这种网眼密、罅隙多的茶滤,优缺点很鲜明。
过滤碎茶时,能明察秋毫,一个也不放过。
但可惜,清洗起来让人头疼。
卫生死角多,容易留下茶垢污渍。
刚买回来一个纯白瓷的茶滤,看着崭新靓丽的。
但摆在茶桌上用了几个月后,立马染上一层难以彻底去除的顽固茶渍,看着脏兮 兮的,很影响茶桌布局的整洁美观。
日常清洗茶具时,简单依靠清水冲洗,海绵擦拭,无法达到彻底洗净的效果,要不厌其烦,定期用上小苏打去垢。
光是这点,对懒人就很不友好。
四、使用茶滤的配套准备太繁琐。
近些年的茶室装修,流行“小而美”的布局。
简单素雅的干泡茶台,比传统的湿泡茶台更流行。
铺上一块颜色素净的桌布,再根据个人审美,搭配相应的基础茶具。
只要能摆得下盖碗和公道杯,就能布置出简单的泡茶小天地。
但在干泡茶台上使用茶滤多有不便。
原因是,茶滤底下要配套一个架子,暂且将其称为“茶滤架”。
每次过滤茶汤后,滤网底部湿漉漉的,会往下滴水。
这些滴洒出来的茶水,会弄脏桌布,没法在干泡茶台上使用。
除非是“全包式”茶滤台,能承接这些滴答下流的零星茶水。
但这种底部全包,完全不透气的茶滤台,又会让湿漉漉的茶滤一直被闷着。
一旦茶具清洗时,稍有疏忽,漏掉了清洗。
遇上潮湿梅雨季,由于长时间“半干不湿”,连着茶滤与茶滤台都会发散出难闻的闷味!
五、茶滤会影响白茶的茶毫。
这些年,我们喝的最多的一类茶,当属白茶。
比岩茶、红茶的喝茶频率更高。
从新茶到老茶,从银针到牡丹,从散茶到饼茶,从春茶到秋茶等,各式各样的白茶,轮番在茶桌上登场。
高品质的高山白茶,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点。
细嫩芽叶表面,覆盖着细密茶毫。
微小纤细的茶毫内 ,存在特定的腺细胞,能分泌出独特的气味分子,是毫香的来源。
同时,茶毫内部含有较多游离状茶氨酸。
茶氨酸是基础茶味组成,能带来清甜、鲜爽的茶味,对好茶而言,多多益善。
但泡高山白茶,一般不推荐用茶滤。
道理很简单,茶滤除了会过滤碎茶,还会带走不少茶毫。
将大量茶毫彻底从茶汤内滤走后,会影响整泡茶的完整风味。
与其如此,不如直接泡开。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