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陌生老者的陪伴,让男子下定决心告别酒精

发表时间: 2024-11-23 14:22

陌生老者的陪伴,让男子下定决心告别酒精

男子回家奇遇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在那江南水乡,烟雨朦胧的深处,有一座名叫柳月镇的小镇。

这镇上啊,流传着不少奇闻异事,今儿个咱就来讲讲其中一件,保证让您听得是目瞪口呆,心里头直犯嘀咕。

故事发生在民国年间,柳月镇上有个名叫李慕白的年轻男子。

李慕白这人,生性豪爽,最爱的事儿便是三两好友相聚,一壶好酒,几碟小菜,谈天说地,好不快活。

尤其是那镇上的老酒馆“醉仙居”,更是他的第二个家。

每当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之时,总能见着他那高大的身影,摇摇晃晃地迈进酒馆的门。

然而,就是这么个嗜酒如命的人,却在某一日,突然之间把酒给戒了,这事儿在柳月镇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人们纷纷猜测,是不是他家里出了啥大事,或是遇到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可每当有人问起,李慕白总是摇摇头,笑而不语,那眼神里藏着几分难以言说的深意。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那日,李慕白因着镇上的一笔生意,外出数日。

待他办完事,已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他急匆匆地踏上了归家的路,心里头盘算着,回去定要好好喝上一顿,解解馋。

夜色渐浓,月光如水,洒在蜿蜒曲折的小径上。

李慕白走得急,也没留意脚下的路,只觉得一阵凉风吹过,心头莫名地泛起一丝寒意。

就在这时,他忽然瞧见前方不远处,有一盏昏黄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是在为他指引方向。

“这大半夜的,还有人在这荒郊野外点灯笼?”李慕白心中纳闷,但脚步却不自觉地跟了上去。

走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那灯笼竟停在了一座破旧的茅屋前。

李慕白定睛一看,只见茅屋的门半掩着,里头透出微弱的烛光,隐隐还能听见低沉的谈话声。

“这大晚上的,谁会在里头呢?”李慕白心中好奇,轻轻推开了门,探头往里一瞧。

这一瞧,可把他给惊得差点叫出声来。

只见屋内坐着一位满头白发、面容慈祥的老者,正自斟自饮,那桌上的酒壶,竟与他平日里最爱的“醉仙酿”一模一样。

“这位老丈,您是?”李慕白壮着胆子问道。

老者抬头,微微一笑,那笑容仿佛能穿透人心:“哦,过路的旅人罢了。

既然来了,便是缘分,不妨坐下来,陪老夫喝上一杯。”

李慕白心想,反正自己也是归心似箭,不如就陪这老者喝上几杯,解解乏。

于是,他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拿起桌上的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

“好酒!”李慕白一尝之下,不禁赞出声来。

这酒,比他平日里喝的“醉仙酿”还要醇厚几分,入口即化,余香绕梁。

老者哈哈一笑:“小伙子,好眼光。

这酒,可是老夫亲手酿制,世间少有。”

两人就这样,你一杯我一杯,边喝边聊,从天文地理聊到人间百态,从家长里短聊到江湖趣闻。

李慕白发现,这老者不仅学识渊博,更是对世间万物有着独到的见解,让他受益匪浅。

酒过三巡,李慕白已有些微醺,他忽然想起自己家中的妻儿,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思乡之情。“老丈,我……”他刚开口,却被老者打断。

“小伙子,你是不是想问,为何老夫会在这荒郊野外,独自一人饮酒?”老者笑眯眯地看着他。

李慕白一愣,点了点头。

老者放下酒杯,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其实,老夫并非凡人。

我乃茅山一派的后人,因机缘巧合,在此地修行。

今夜,你我相遇,实乃天数。

老夫观你面相,知你近日将有劫难,特在此等候,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李慕白一听,酒意瞬间醒了大半。

他虽是个粗人,但也知道茅山术法,心中不禁暗暗吃惊。

“老丈,您这话从何说起?

我李慕白一生行得正、坐得端,能有啥劫难?”他疑惑地问道。

老者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世事无常,人心难测。

你虽无恶意,但世间之人,多有贪嗔痴慢疑,这些负面情绪,往往能引来不测。

老夫观你印堂发黑,必有邪祟缠身。

不过,你也不用太过担心,只要你能戒酒三日,心存善念,自可逢凶化吉。”

李慕白一听,心中虽半信半疑,但想到老者那深不可测的眼神,以及他对自己未来的精准预判,不禁心生敬畏。

于是,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好,我听老丈的,从今往后,滴酒不沾。”

老者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从怀中掏出一枚刻有符咒的玉佩,递给了李慕白:“此玉佩,乃老夫亲手炼制,可保你一时平安。

三日之后,你再将此玉佩归还于我。”

李慕白接过玉佩,仔细端详,只见那玉佩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咒,散发着淡淡的荧光,似乎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他心中一阵感激,连连道谢。

两人又喝了几杯,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李慕白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老者,踏上了归家的路。

一路上,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老者的感激,又有对未知未来的忐忑。

回到家中,李慕白严格按照老者的吩咐,滴酒不沾,连平日里最爱的“醉仙酿”都被他锁进了柜子里。

妻子见状,心中虽有疑惑,但也没多问,只当他是在外面受了什么刺激,决定改过自新。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

这三日里,李慕白果然觉得心神宁静,仿佛连呼吸都变得顺畅了许多。

他心中暗自庆幸,觉得老者所言非虚,更加坚定了戒酒的决心。

然而,就在第三日的夜晚,当李慕白准备将玉佩归还给老者时,却意外地发现,那玉佩竟在夜色中隐隐发光,似乎在引导他前往某个方向。

他心中一动,决定跟随玉佩的指引,去看看究竟。

于是,他悄悄出了门,沿着玉佩指引的方向,一路疾行。

夜色如墨,月光如银,李慕白的心中却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他想知道,这老者究竟是何方神圣,这玉佩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就这样,李慕白在夜色中穿梭,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来到了一片荒凉的山林之中。

只见前方,一座破旧的茅屋静静地矗立在月光下,与那日他见到的场景一模一样。

李慕白心中一喜,快步上前,推开了茅屋的门。

然而,屋内却空无一人,只有那桌上,还摆放着一只空空的酒壶,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老丈,您在哪?”李慕白呼唤着,但回应他的,只有阵阵山风,和远处传来的几声兽吼。

就在这时,他忽然觉得手中一沉,低头一看,只见那玉佩竟在不断地闪烁,似乎在提醒他,什么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

李慕白心中一阵紧张,他环顾四周,试图找到老者的踪迹。

就在这时,一阵低沉的吟唱声,忽然从四面八方传来,那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直击他的心灵。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

广修亿劫,证我神通……”

随着那吟唱声的不断逼近,李慕白只觉得周围的空气开始变得凝重起来,仿佛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他心中明白,这一定是老者所说的“劫难”到了。

就在这时,一道黑影忽然从黑暗中窜出,直奔他而来。

那黑影,形似鬼怪,面目狰狞,张牙舞爪,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一般。

“啊!”李慕白惊呼一声,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玉佩。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李慕白这一嗓子喊出去,整个山林都跟着颤了三颤。

那鬼怪一听,更是兴奋得嗷嗷直叫,速度又快了几分,眼看着就要扑到李慕白身上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慕白手中的玉佩突然爆发出耀眼的光芒,将他整个人都笼罩在内。

那鬼怪一见这光,就跟被火烧了屁股似的,嗷嗷叫着往后退去,一脸惊恐地看着李慕白。

李慕白也是愣住了,他没想到这玉佩竟然有如此威力。

他定了定神,借着玉佩的光芒,仔细打量起眼前的鬼怪来。

只见那鬼怪一身黑衣,面容扭曲,眼睛里冒着绿光,嘴里还时不时地往外吐着黑气,看着就让人心里直发毛。

“你……你到底是何方神圣?”李慕白壮着胆子问道。

那鬼怪一听,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哼,我乃这山林中的厉鬼,专门吸食过往行人的精气。

你小子,运气不好,撞到我手里了。”

李慕白一听,心里头那个悔啊,早知道就不该贪杯,更不该听那老者的话来这儿送死。

但事已至此,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他深吸一口气,握紧玉佩,大声说道:“哼,你以为你有多了不起?

我李慕白可不怕你!”

那鬼怪一听,哈哈大笑:“你这小子,还挺有骨气的。

不过,骨气可不能当饭吃,你还是乖乖地让我吸了你的精气吧。”

说着,鬼怪又张开嘴,准备朝李慕白扑过来。

李慕白见状,赶紧把玉佩高高举起,嘴里念叨着老者教给他的咒语:“天地玄宗,万炁本根。

广修亿劫,证我神通……”

随着咒语的念动,玉佩的光芒越来越亮,直把那鬼怪照得睁不开眼。

鬼怪一见这架势,吓得连连后退,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这……这是什么法术?

怎么这么厉害?”

李慕白见咒语有效,心里头那个美啊,赶紧又念了几句。

只见那鬼怪被光芒照得越来越虚弱,最后“嗷”地一声,化作一股黑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李慕白一见鬼怪跑了,心里头那个痛快啊,他哈哈大笑,觉得自己这回可真是捡了条命。

他收起玉佩,转身就要往家走,可刚迈出两步,就觉得背后一阵凉风袭来,紧接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小伙子,干得不错嘛。”

李慕白一听,吓得差点没坐在地上。

他猛地回头,只见那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正笑眯眯地看着他,手里还拿着那把熟悉的酒壶。

“老……老丈,您……您怎么在这儿?”李慕白结结巴巴地问道。

老者哈哈一笑:“老夫自然是来验收你的成果了。

看你这样子,应该是成功了吧?”

李慕白点了点头,心里头那个感激啊,他赶紧上前,给老者鞠了个躬:“多谢老丈救命之恩。”

老者摆了摆手:“不必客气,这都是你自己的造化。

不过,你得记住,这世间的邪祟,往往都是由人心中的贪嗔痴慢疑所生。

你若想永远摆脱它们的纠缠,就必须守住自己的本心,不可有丝毫的动摇。”

李慕白一听,连连点头:“老丈教训得是,我以后一定谨言慎行,绝不给那些邪祟可乘之机。”

老者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册子,递给了李慕白:“这是老夫毕生所学的茅山术法,你拿去好好研究,日后定能有所成就。”

李慕白接过册子,只见封面上写着四个大字:“茅山秘籍”。

他心里头那个激动啊,觉得这回可真是捡了个大便宜。

老者见状,微微一笑,然后转身消失在了夜色中。

李慕白望着老者离去的方向,心里头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他知道,自己这一辈子,是再也忘不了这位救命恩人了。

从那以后,李慕白真的把酒给戒了,他开始潜心研究那本茅山秘籍,每天都练得满头大汗。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强壮,精神也越来越好,就连以前那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也都烟消云散了。

而且,他还用自己的所学,帮助了不少邻里乡亲。

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他只要念几句咒语,就能药到病除;谁家要是闹了鬼,他只要一去,保证让那些邪祟吓得屁滚尿流,再也不敢出来作恶。

就这样,李慕白成了柳月镇上的大红人,人们都说他是活神仙下凡,专门来救苦救难的。

李慕白听了,心里头那个美啊,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总算是没白活。

不过,他也没忘记那位救命恩人,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去那座山林中的茅屋前看看,希望能再见到老者一面。

但遗憾的是,老者再也没有出现过。

不过,李慕白并不失望,因为他知道,老者已经把自己的东西都教给他了,这就是最好的报答。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所学,为更多的人带去帮助和温暖。

就这样,李慕白在柳月镇上度过了自己平凡而又充实的一生。

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特意在镇上建了一座庙,庙里供奉着他的雕像和那本茅山秘籍。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总能听到从庙里传来阵阵的诵经声,那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永远地回荡在柳月镇的上空。

而那位神秘的老者,也成了柳月镇上流传最广的传说之一。

每当有人提起他的时候,总会带着几分敬畏和感激。

因为他不仅救了李慕白一命,更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为柳月镇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和光明。

张老三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邪门的事儿。

那天,他刚从地头儿回来,累得跟条狗似的,正打算喝口凉水歇歇,就听见村头儿的大喇叭“哇哇”地喊起来:“乡亲们,都出来瞅瞅啊,咱村儿西头儿那棵老槐树,今儿个早上自个儿倒了!”

张老三一听,心里头那个纳闷儿啊,那棵老槐树少说也得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咋说倒就倒了呢?

他放下水瓢,撒腿就往村西头儿跑。

到了地儿一看,还真是,那棵老槐树已经躺在了地上,枝叶散了一地,跟个被打败了的将军似的。

张老三围着老槐树转了一圈儿,心里头那个可惜啊,这么好的一棵树,咋就没了呢?

正当他琢磨这事儿呢,就听旁边有人小声嘀咕:“这树啊,怕是让啥不干净的东西给缠上了。”

张老三一听,心里头“咯噔”一下,他抬头一看,说话的是村东头的王二麻子,这小子平时就爱瞎咧咧,啥神啊鬼啊的,说得跟真事儿似的。

“王二麻子,你可别瞎扯,这大白天的,哪儿来的不干净的东西?”张老三不信邪,反驳道。

王二麻子一听,撇撇嘴:“爱信不信,我可是亲眼看见的,昨儿个晚上,那树上头有绿光,一闪一闪的,跟鬼火似的。”

张老三一听,心里头那个发毛啊,他赶紧往树上看,啥也没看见,可心里头却跟压了块大石头似的,沉甸甸的。

回到家,张老三跟媳妇说了这事儿,媳妇一听,吓得脸色都变了:“,这可咋整啊?

要不咱找王大仙儿给瞅瞅?”

张老三一听,心里头那个不情愿啊,王大仙儿那老小子,平时就爱装神弄鬼,骗吃骗喝的,他可不想去找他。

可媳妇一个劲儿地催,他也没辙,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到了王大仙儿家,张老三把事儿一说,王大仙儿那老小子眼睛一瞪,胡子一翘:“这事儿啊,简单,你回去准备点儿东西,明儿个一早,我亲自去给你瞅瞅。”

张老三一听,心里头那个窝火啊,你这是明摆着要敲诈我啊!

可碍于面子,他也没说啥,只好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王大仙儿就带着一堆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来了,什么黄纸啊,朱砂啊,还有一把破铜剑。

张老三一看,心里头那个嘀咕啊,这老小子,是打算演哪出啊?

只见王大仙儿围着老槐树转了一圈儿,嘴里念念有词,然后把那些黄纸往树上一贴,破铜剑一挥,大喊一声:“妖魔鬼怪快离开!”

张老三一看,差点没笑出声儿来,这老小子,是打算演喜剧呢?

可就在这时,怪事儿发生了。

只见那些黄纸突然燃了起来,火苗呼呼地往上窜,把张老三吓得往后退了好几步。

王大仙儿一见,赶紧掏出一张符,往火里一扔,嘴里大喊:“急急如律令!”

只见火苗“嗖”地一下,全往天上去了,然后,就听“轰隆”一声,老槐树的树干里竟然冒出一股黑烟,跟个妖怪似的,在空中盘旋了几圈儿,然后消失了。

张老三一看,吓得目瞪口呆,这……这是真的吗?

王大仙儿一见,得意地笑了笑:“咋样?

我说了吧,这树上有不干净的东西。

不过,现在已经被我给赶跑了,你放心吧。”

张老三一听,心里头那个感激啊,赶紧掏出几张票子递给王大仙儿:“多谢大仙儿,这点儿心意,您收着。”

王大仙儿一见钱,眼睛立马眯成了一条缝儿:“客气啥呀,都是乡里乡亲的,应该的。”

从那以后,张老三对王大仙儿那是言听计从,逢年过节的,都得去送点儿礼。

村里人也都觉得王大仙儿是真有两下子,有啥事儿都去找他。

可就在大家都觉得王大仙儿是神仙下凡的时候,怪事儿又发生了。

那天,王大仙儿正在家里喝酒呢,突然,就见他脸色一变,然后“噗通”一声,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村里人一看,吓得赶紧把他送到医院。

可到了医院,医生一查,啥毛病也没有,就是昏迷不醒。

村里人都急坏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就在这时,张老三突然想起了王大仙儿给他赶鬼的那天晚上,心里头那个嘀咕啊,难道……是那鬼回来找王大仙儿报仇了?

他赶紧跑到王大仙儿家,翻箱倒柜地找了起来,最后,在一个破箱子里,找到了一本破旧的书,上面写的啥他看不懂,但有一页,却被撕了下来。

他拿起那张纸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以假乱真,必遭天谴。”

张老三一看,心里头那个明白啊,原来,王大仙儿那老小子,根本就不是什么神仙下凡,他用的那些玩意儿,都是骗人的把戏。

而他之所以会昏迷不醒,就是因为他用了假法术,遭到了天谴。

从那以后,张老三再也不信那些神啊鬼啊的了,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神仙鬼怪,有的只是人心里的贪念和恐惧。

只有脚踏实地地过日子,才能活得安心。

而王大仙儿呢,在医院躺了整整一个月,才醒了过来。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装神弄鬼了,而是老老实实地在家种地。

村里人也都明白过来了,再也不去找他算命看风水了。

至于那棵老槐树,村里人把它锯了,做成了一堆柴火。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村里人总能听到“啪啪”的烧柴声,那声音,仿佛是老槐树在诉说着它的不幸,也仿佛在提醒着村里人,要脚踏实地,不要轻信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