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读书与养育之路:理解命运与努力的交织

发表时间: 2025-02-05 09:27

很久没写推文,主要是懒和忙。不过也因此多了一些观察小孩的时间。

不得不感叹,读书这件事,老天爷有没有赏饭的差别,真的很明显。至少以我家俩娃为观察对象——同样的爹妈、类似的生长环境和教育资源,但学习状态和效果,差别仍然比较明显。

有没有被赏饭的第一个差别,是休息能力

休息能力这个词语是我自创的,想表达的是一个人获得休息的难易程度。比如,有些人上车倒头就睡,其对应的休息能力就比较强。

以胖宝和胖贝为例,两个人的休息能力上差别不小。老大胖宝属于那种晚上十点之后睡觉次日七点起床就会萎靡不振一整天的人,在飞机、轿车上都较难入睡,需要在十分安静的环境中才能睡着。

反观弟弟胖贝,大多数时候都是沾了枕头就能睡着,同时对环境完全不挑剔,就是那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体能充电状态的小孩(暑假在内蒙,2-3小时的单次车行时间,80%以上都能一觉睡过去)。另外,胖贝对睡眠时长的要求似乎天生更低一些,这意味着相比哥哥,他可以拥有更长的待机时间。

待机时间长、还能随时充电,差别就会很明显。

有没有被赏饭的第二个差别,是记忆力

记性好不好的差别会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弟弟胖贝在三岁出头就表现出了那么点识字过目不忘的能力,到了中班,可以自己看《窗边的小豆豆》这类几乎没有图的文学作品。

这种得益于强记忆力的识字能力,也让他早早具备了“自学”的能力——不必非得等着爸爸妈妈有空给他读,但凡找到自己有兴趣的书,就可以自己读起来,所以知识储备非常可观。相比之下,老大胖宝从大班开始读的《不一样的卡梅拉》,其实还是图文并茂的过渡作品。

记忆力的好坏也决定了学习效率。在我们家,胖贝可能是历史知识(此处的知识主要指事实)掌握程度最好的人。自从读了两遍家里的《上下五千年》后,他不仅对大家耳熟能详的唐宋元明清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五代十国南北朝的话题也能说上几句。

印象最深的是2023年年底,他看到我在读罗新老师的《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他点评说:北魏后来因为高欢宇文泰变成了东魏西魏,东魏后来又变成了北齐,西魏又变成了北周。后来宇文邕又灭了高纬时代的北齐,而北周则是被杨坚灭了(而我,连高欢和高纬是谁都不知道)。

这种学习效率也体现数学学习中。小奥中有一些知识点相对冷门,使用频率也比较低,因此很容易被遗忘。但是我发现,记忆力好的孩子,学过的内容很容易就能唤醒记忆,甚至不需要唤醒,因为根本没忘。

有没有赏饭的第三个差别,是专注程度与时长

有些孩子在阅读和写作业时,要求周围很安静,若不然,则很容易分心。但也有一些孩子,一旦进入状态,耳朵就好像自动关起来一样,对于外部环境的要求并不高。

二者的区别,我觉得对应的是专注程度。过去我觉得这可能是意愿问题,但现在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时长也一样,可能类似于体能,每个人天生的起跑线就不一样。这也会决定不同个体的学习深度与学习效率。

有没有赏饭的第四个差别,我将它称之为脑力

以前做运算时我就有体会,稍微复杂一点的乘法,我就得拿笔算,因为靠想反应不过来,但有些人是可以不落笔、自己很快想出来的。

这几天又有类似的体验。和胖贝一起做略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涉及三种小动物),我说我得拿张纸设多元方程做,他说妈妈你别出声,我可以不动笔想出来。然后我就看着他默不作声一分钟多,然后把答案告诉了我。他说自己也设了一个二元方程,但是是脑子里面列的方程组,然后算出来的。

也有人把这种能力称之为工作记忆,就是把信息暂时存储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和操作。那可能就像电脑一样,有些电脑内存比较大,处理速度很快,而有些电脑内存有限,常常会卡顿、死机。

无论是休息能力、记忆力,还是专注程度与时长、脑力,我觉得都是天赋的范畴。而且就我的观察看,老天爷在赏饭的时候真的不太公平,至少我家老大可能几方面都完败于老二(不是说老二有多好,但至少老二比老大都要好)。

我们过去常常教育小孩,要努力学习才能有好成绩,但我现在更倾向于认为,努力可以兜住下限,但天赋才会决定上限

所以新的问题也来了,如果有2个孩子,天赋上有所差异。那么在陪读这件事上,家长应该给天赋更好的那个倾注多一点精力,还是应该多花时间帮扶天赋稍逊的那个小朋友?

和胖宝妈及朋友们一起打怪

金融女民工,家有二男宝

自鸡与鸡娃,一直都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