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26 18:51
(本文内容均基于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引用来源。)
70年代末,一个71岁的台湾老兵永远闭上了眼睛。这位老兵名叫施宫存,曾经是国民党海军的大副。
留下的,是他年轻的妻子张彩霞与一个远在大陆的儿子,两人因战乱而分离超过四十年。施宫存去世后,张彩霞决定回到大陆去寻找那个从未谋面的40岁儿子。
施宫存出身于山东栖霞,父母早逝,颠沛流离。长大后,施宫存加入了国民党海军,逐渐成为一名技术娴熟的大副。
张彩霞则是一个被领养的孩子,没有血缘的关系给她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949年2月,张彩霞诞下了一个男孩,他们给孩子取名为宫金成,小名金金。施宫存那时正驻扎在船上,国共内战的激烈化,他不得不经常出海,每次回家的时间都非常有限。
由于孩子当时身上长起了密密麻麻的疹子,张彩霞四处寻医问药,甚至请教了邻里中那些有经验的长辈。
5月,施宫存匆匆返回家中,告诉张彩霞形势紧张,全家可能需要随时准备去台湾。
张彩霞看着儿子病重的模样,心中满是不安:“儿子得了疹子,如果现在出去吹风,怕是会加重病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我不能带他去!”
施宫施宫存瞥了一眼儿子,对妻子催促:“快点收拾东西,赶紧想个办法解决儿子的问题。”
此时,来接他们的车也到了,张彩霞此刻紧紧抱着儿子,心中充满了惶恐,她无法放下对儿子健康的担忧,不愿意踏出房门半步。
奶妈刘翠兰走上前来:“夫人,要不先把孩子交给我吧。我会好好照顾他,等你们安定下来之后再回来接他。”
刘翠兰也有着自己的孩子,因此施宫存相信她会照顾好自己的儿子。将孩子托付给刘翠兰后,两人便随国民党的船队撤往台湾。
施宫存从口袋里掏出几块钱,交给刘翠兰,然后,他和张彩霞匆忙登上了开往台湾的军舰。
到达台湾后,施宫存到基隆港的舰艇学校任教。张彩霞陆续生下了三个女儿,然而全家的经济来源完全依赖施宫存。
为了补贴家用,张彩霞与其他军官太太们一起开荒种菜。
1962年,施宫存在舰艇上进行教学,却发生意外,失去了一只眼睛,被迫提前退役。
退役后,施宫存用退役金和伤残补贴购买了一套新房,但由于伤残补贴所剩无几,生活条件依然十分拮据,家庭经济依然紧张。
之后,施宫存开了一家小渔具店,生活有所好转后来,再然后三个女儿相继考上了大学,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虽然他们的生活逐渐舒适起来,但在他们的心中,依然存在一个无法填补的遗憾:他们的儿子,40年来,关于他的生死消息一直无从知晓。
直到有一天,远在美国的大女儿突然打来电话,问,在青岛是不是还有个大哥?
张彩霞有些疑惑,大女儿解释道:“我有个同事是青岛人,他马上要回国了,说想帮我们联系一下。”
听到这里,张彩霞的内心涌起一阵激动。当年她因为匆忙离开,根本没有时间告诉家里的亲人自己的去向。如果真有机会通过大女儿的同事打听一下,找到儿子的消息,那将是她们一家人最大的安慰。
没过多久,大女儿打电话打来说,找到了舅舅,还有一封信。
张彩霞接到信件拆开,里面还夹着一张哥哥的全家福,张彩霞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施宫存说:“我们回去吧,去找儿子。”张彩霞连连点头。
1988年,国民党宣布放宽对台湾的交通限制,许多迁台居民激动不已,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回到自己的家乡。
张彩霞和施宫存经过三个月的准备,终于办齐了所有的手续。两人满怀期待地购买了机票,盼望着能尽快踏上归途。
出发的前一天,施宫存突然感觉到身体不适,张彩霞立即将丈夫送往医院检查。
医生告知张彩霞,施宫存的眼睛旧伤引发了急性脑出血,情况十分危急,施宫存可能没有几天的生命了。
施宫存最终没能坚持到回到大陆见到儿子,病逝台湾。
施宫存突然离世,返乡计划被迫推迟。1989年,张彩霞带着施宫存的骨灰盒,与女儿回到了大陆。
张彩霞抵达青岛时,城市已经变化巨大,不再是她记忆中那个古老的港口城市。高楼大厦和繁忙的街道让她感到陌生和不安。
下了飞机,张彩霞被一大群前来接机的亲人包围——大哥的儿子、女儿和女婿,他们的到来让她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回到家后,张彩霞发现,70多岁的哥哥已经中风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哥哥看到张彩霞后哭诉道,你当年走的时候什么也没留下,爹娘直到死的时候还在牵挂你。
张彩霞在哥哥的床前坐下,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兄妹相聚后,张彩霞为丈夫施宫存的安息之地进行筹备。张彩霞在青岛购买了一块双人墓地,她预留了另一块墓地,打算在找到儿子后,自己死后也安置在这里,与丈夫永远相伴。
经历了数月的寻找仍没有消息,张彩霞决定回到台湾。
她突然收到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在距离青岛市约60公里的一个村子里,有人见过与她失散多年的儿子金金。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张彩霞立刻决定前往那个村子。
到达目的地后,张彩霞远远地,她看见一个中年男子,他的面容与她记忆中的施宫存有几分相似,眼前的男人就是她失散多年的儿子金金!
她奔向金金,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张彩霞告诉他她是施宫存的妻子,也是他的母亲,痛哭着向金金解释当年离开的原因。
金金的反应出乎她的意料,他似乎并不认为这位突然出现的老妇人与自己有何关联。金金冷淡地回应道:“这里很多人都能说出这样的故事。”
“我这辈子娘太多,有三个,我不缺娘,但我只认两个养母。地里还有活,我要去干活了。”
这番话让张彩霞感到无比的失落和痛苦。她拿出了一些老照片,上面是她和施宫存以及婴儿时的宫金成,想通过这些照片来唤起男子的记忆。
男子只是匆匆看了一眼,依旧摇头否认。
男子的祖母从屋内走了出来。老太太一眼看到张彩霞手中的照片,拉着张彩霞的手,颤声说:“多年前,确实有个叫刘翠兰的奶妈,她在生病临终前,将一个小孩托付给了我,说那是从大陆过来的夫妻的孩子。”
听到这番话,张彩霞的心情略感宽慰,但她的儿子依旧不愿意接受她。即便儿子不愿认她,张彩霞也理解,她只希望能尽施宫存的遗愿,弥补过去的过错。
张彩霞在儿子的家门前守了一天又一天,金金始终没有出现,很显然他不愿意与她见面。
几天后,张彩霞再次来到金金的家,希望能与儿子好好聊聊。她并不强求金金认她为母,只希望能对他做些补偿,让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忘记他。
金金依然拒绝见面。养母无奈地告诉张彩霞:“他说只认为自己有两个母亲,没有第三个。”她的话中隐含了金金的拒绝——他无法接受与曾经“抛弃”他的张彩霞相认。
听到这些,张彩霞明白了,儿子现在的生活已经与她完全无关,她的坚持只会打扰他平静的生活。
她在给金金的养母留下一些钱作为谢礼后,便离开了青岛。
此后张彩霞游历了美国和加拿大,也回过台湾省,三个女儿对她照顾无微不至。在她心中,那个她始终亏欠的孩子金金依然是最深的牵挂。
晚年,张彩霞决定回到青岛,她决定再次拜访宫金成的家,希望与儿子有更多沟通。
几个月后,张彩霞踏进了宫金成的家。家里装了新的电视机,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了。她了解到,宫金成养母曾经用她留下的钱购买了这台电视机,这笔钱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养母向张彩霞透露,当年那笔钱确实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虽然宫金成并没有直接见面,但从这些细节中,张彩霞看到了宫金成对她弥补的接受。
养母叹息道:“他心里有些东西难以释怀,但他接受了这些帮助,也算是一种认可。”
宫金成心中的隔阂并不容易跨越,但她也明白,他的接受已是对她的认可。张彩霞心中既有些许释然,也不再强求儿子与自己相认。
张彩霞在青岛度过了最后的日子,直到去世。她如同当年计划的那样,与施宫存一同安息在青岛的墓地中。
直到去世前,张彩霞也没听到宫金成喊她一声“妈”。
参考资料:
1、移动互联助力两岸寻亲 中国台湾网 2018年06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