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27 23:12
寄畅园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内。
初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无锡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前身是明尚书秦金在“沤寓”僧房旧址上修筑的“凤谷行窝”,后据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诗意,改名为“寄畅园”,亦名“秦园”。
寄畅园是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以山、池为中心。山为假山,是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为余脉状,池中水来源于“天下第二泉”,置身其中流水潺潺,颇具诗情画意。
门厅原是祠堂,后归园中,成为寄畅园园的入口处。
门内是一个不大的庭院,绿树成荫,湖石、老藤点缀其中。
庭院左侧墙壁上的两块石匾额分别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枞”的御书。这里“玉戛”是指流泉,“金枞”是指假山,两块匾额都是描述寄畅园绝美风光的。
正中是古朴的三开间厅堂,上悬“凤谷行窝”门额,这就是寄畅园的本名。堂内梁枋上的“松风水月”匾额为康熙帝御赐。
寄畅园并不大,是很精致的小园林,分为南部起居和北部山池两区。
先看看南部起居区。
由凤谷行窝向西,过洞门为秉礼堂庭院,三面设游廊。
秉礼堂共有厅屋三间,既有整洁精雅的厅堂、碑廊,又有水池、花木和太湖石峰,周围朱栏回廊,曲径斜穿,布置十分得体。
经游廊东北角小门则可达含贞斋和九狮台。
含贞斋是寄畅园第三代园主秦燿的书房,四周多植古松,取自秦燿“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前庭宽阔,银杏对植,偏东山冈横列,林木高耸,一派山林景象。
九狮台位于含贞斋对面,又名“九狮图石”,是用太湖石叠成的大型假山。以若干狮形湖石,构成一只巨大的雄狮,俯伏于青翠欲滴的绿树丛中,静中寓动,妙趣横生。
不远处为园中的假山奇景——八音涧。
八音涧,原为悬淙涧,又名三叠泉,全用黄石堆砌而成,西高东低,总长36米。涧中石路迂回,上有茂林,下流清泉,将掇石、引泉、听泉、藏景等多种造园手法,了无痕迹地融合在一起。
好似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合奏出“高山流水”的天然乐章。
假山之巅有“梅亭”一座。
粉墙黛瓦,背面实墙漏窗,金山石柱,磨砖铺地,典雅大方。
八音涧出口处,是寄畅园山水景观的转换枢纽,由此折而右拐,步入鹤步滩。
这里是寄畅园的北部山池,是寄畅园的中心,为园中精华。
美在哪里呢?美在组景,锦汇漪组景。
锦汇漪水池,汇集着园内绚丽的绵绣景点而得名,景色围绕着一泓池水而展开,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汇池水之中。
知鱼槛位于锦汇漪中心,突出池中,三面环水,方亭翼然。槛名出自《庄子》:“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之句。
这里是组景的核心,点睛之笔,所有园中的美景都以此为主导。
七星桥横跨在锦汇漪上,由七块石板直铺而成,平卧在波面之上,过桥有嘉树堂,堂旁有廊桥,通向涵碧亭。
嘉树堂面阔三间,硬山顶,前有卷棚顶出廊,是寄畅园北部最重要的建筑。
堂前擎檐柱上有联:“瑶台倒影参差树;玉镜平开远近山”。
堂内悬挂有“嘉树堂”的匾额,两边有对联“千年人家诗书传;百代承名寄畅园”。对联非常贴切寄畅园的内涵。
嘉树堂旁还有大石山房一座。
明正德年间,秦金建造凤谷行窝时,在此筑屋一座,称“大石山房”。山房的的式样和装饰真如山中民房一般,现已成园中的茶坊。
涵碧亭为飞檐翘角的小亭,背依浓荫蔽日古香樟,前临清波荡漾的锦汇漪,非常精致秀丽。
在锦汇漪东南角,有六角小亭,中悬“郁盘”匾,得名于唐朝王维《辋川园图》中“岩岫盘郁,云水飞动”之句。
亭中置有一圆形石棋台,据说为明代遗物,郁盘亭后有一小门,石额“句石”,门内堆砌了一些太湖石。
郁盘亭旁是先月榭,起于水上,前筑临水月台,为赏月的好去处。
整个水池的岸形曲折多变,南水域以聚为主,北水域则着重于散,以跨水的廊桥障隔水尾,池水似无尽头,益显其源远流长的意境。
由于假山南北纵隔园内,周围种植高大树木,使水池部分自成一环境,与亭台楼榭组合成了完美的锦汇漪。
锦汇漪最美在秋天,色彩斑斓,在水面掩映下当为人间胜境。而春天则是一派宁静雅致的风光。
在先月榭东西各有曲廊与凌虚阁和卧云堂相连。
凌虚阁为秦燿改筑寄畅园时所建,后屡毁屡建。这是一座二层楼阁,是寄畅园中最高建筑,为俯瞰园景的最佳所在。
二层檐下悬有匾额“凌虚阁”,底层还有赵朴初题写的门匾“江南胜迹”。
凌虚阁西有一小亭,旁有百年巨樟,绿荫垂地,亭中一碑,镌刻清乾隆帝御笔题诗和作画的“介如峰图”。
亭前一池,呈长方形,水平如镜,池东立一湖石,倚墙而立,如婷婷美人,妩媚有姿。故湖石名“美人石”,池名“镜池”。美人石后被乾隆帝改称“介如峰”。
顺凌虚阁向西,即为园内主体建筑之一的卧云堂。
卧云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前后两进,中隔天井。匾额“卧云堂”为爱新觉罗.溥任所书。
卧云堂初乃秦耀卧房,该堂是康熙、乾隆巡幸寄畅园时的接驾处,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曾在卧云堂题过诗。
堂内悬挂有康熙帝题写的“山色溪光”雕龙金匾,故又称御书碑厅。
室内铺方砖,又局部保留原有明代条铺地。
出卧云堂经邻梵楼可回到凤谷行窝,刚好绕园一圈。
寄畅园的名气很大,乾隆帝评说“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而且还在清漪园(今颐和园) 中仿造一园名“惠山园”(今谐趣园)。
寄一份忧思,畅一份情怀,寄畅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集大成者。
它以高超的借景,洗炼的迭山、理水手法,创造出自然和谐、灵动飞扬的山林野趣,编织出了一幅“锦江漪塔影摇曵”的清秀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