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时光见证:少年捡到玉玺的故事

发表时间: 2024-08-23 17:22

时光见证:少年捡到玉玺的故事

1968年,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附近,13岁的孔忠良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书包在他瘦小的肩膀上晃动着。

孔忠良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沿着小河边自顾自玩耍。

突然孔忠良在清澈的河水下,发现了一块闪烁着白色光芒的石头。好奇心驱使他脱下鞋子,小心翼翼走进河水中,将那块“白石头”捡了起来。

洗去污泥后,他才看清这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雕刻着复杂纹路的漂亮玉石,表面透着温润的光泽。

孔忠良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总觉得是个不得了的宝贝,好像学校老师提到过得“文物”?

他年纪虽小,也知道其价值连城,但同样的,他也知道文物对国家的重要性,于是没有犹豫,直接将其上交给了当地博物馆。

小少年心思纯良,将玉石上交后便再也没有想过此事儿,彻底把它抛诸脑后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44年后专家竟会因这块“玉石”再次找上他……

意外发现

上世纪七十年代,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的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

当时新中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许多村子都相对较为贫穷,孩子们别说读书了,有的连吃饱饭都是个难事儿。

但韩家湾就幸运多了,这里连年风调雨顺,村民们虽不富裕,但也能吃饱喝足,小孩子到了岁数也都能赶着山路去镇上念书。

孔忠良的父亲孔祥发也是个普通农民,一家人过的幸福平静。

1968年时,13岁的孔忠良还在韩家湾小学读书,他个子不高,因常年帮助家里干活,整个人瘦瘦黑黑的。

这天放学后,孔忠良依然像往常一样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书包随着脚步摇晃,裤腿卷到了膝盖上,在乡间小路一蹦一跳的。

因为明天放假,所以今天孔忠良并不急着回家,反而到处走走停停,边玩边往家走。

九月的天气不再酷热,空气里弥漫着秋天特有的清新。路边的小河在阳光下泛着点点波光,吸引了孔忠良的目光。

河边的石子被水流磨得圆润光滑,每次经过这里,孔忠良都喜欢停下脚步,蹲在河边挑些好看的鹅卵石回家。

这次也不例外,他低头拨弄着河边的石子,寻找着可能的“宝贝”。突然,他眼睛被一道强光晃了一下。

孔忠良眯起眼睛,好奇的朝光亮处走去,只见一块被水淹没的白色物体,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了阵阵光芒。

少年眼中划过惊喜,他脱下鞋子,小心翼翼踏入冰凉的河水中,伸手去捞那块石头。

石头表面滑溜溜的,还有些沉,孔忠良稍微用力才将它从河床中挖了出来。

捧在手里,他用河水洗去石头上的泥沙,才发现这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雕刻精美的玉石。

孔忠良仔细地端详着这块石头,表面光滑细腻,带有淡淡؜的乳白色光泽。在阳光的照射下,玉石的表面反射出柔和的光芒,非常好看。

他爱不释手,在手中反复把玩,然后发现了玉石底座上,好像刻着一些他不认识的字迹。

孔忠良小心翼翼将玉石包好,放进书包里,决定回家让父亲看看。

当天傍晚,父亲孔祥发正在院子里劈柴,准备生火做晚饭。

孔忠良跑回家,兴奋地从书包里掏出那块玉石递给父亲,“爸,你看,我今天在河里捡到的。”

孔祥发接过玉石,用粗糙的手指摩挲着石头的表面,也有些好奇。

他用手指仔细摸索玉石的每一个细节,也注意到了玉石底部刻的字儿,虽然他只是个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但也一眼看出了这个很像“繁体字”。

“这可能是一件古董啊,”孔祥发大为惊叹,“这如果是真的,那可是宝贝喽!”

孔忠良惊喜万分,他经常听学校老师说古董、文物,但还从没亲眼见过呢,他接过玉石,捧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

见儿子的模样,孔祥发不由失笑:“这种东西不能随便留在家里,咱得拿去博物馆,让专家看看。”

孔忠良听了父亲的话,点了点头。他虽然年纪小,但也明白文物对国家的意义。于是父子俩决定明天一早,就去趟城里的博物馆,把这块玉石交给专家鉴定。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孔祥发便带着孔忠良出发了。

乡村的土路坑洼不平,父子俩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在镇上坐上了开往市里的班车。一路颠簸,他们终于来到了陕西省博物馆的门口。

父子俩走进博物馆⁤,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高大的建筑、陈列的古代文物,这一切对孔忠良来说都新奇不已,他兴致勃勃的参观了周遭排列整齐的文物。

孔祥发笑笑,然后牵着儿子的手径直走向服务台,向工作人员表明来意。

工作人员听后,连忙请他们稍作休息,然后便去请专家出来给这块“玉石”做鉴定了。

很快,几位专家聚集在了办公室,父子俩被请了进去,孔祥发小心翼翼地解开红布,将那块玉石呈现在众人面前。

专家们拿起玉石,仔细端详着它,轻轻摸了摸玉石的表面。几位专家窃窃私语,眼神变得越来越激动。

其中一位专家用手轻轻抚摸玉玺的表面,拿起一只放大镜,仔细观察玉玺上刻的纹路和文字。

片刻后,他放下玉玺,笃定的说:“从材质来看,这⁩块玉是极为上等的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刻工艺也非常精湛,尤其是这螭虎的形象,栩栩如生。”

其他专家也凑近了些,细细打量着玉玺,突然指着玉玺底部刻着的字说道:“这些字…‘皇后之玺’?这不可能吧?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块玉玺的历史价值可不一般。”

听到这句话,孔忠良眼里的好奇之色更深了,勾着脑袋瞧那块石头。

专家说完以后,立刻打电话叫来⁧了更多的同事,共同研究这块玉玺的真实性。

几位专家凑在一起,翻阅着手中的古籍资料,不时低声讨论着。

时间一点点过去,为首那位专家终于确认了:“经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初步确定,这确实是一块来自汉代的皇后玉玺!”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枚玉玺上,其中一位连忙蹲到孔忠良身边,忍着激动问到:“孩子,这块石头,你是在哪里捡来的?”

孔忠良一五一十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专家激动万分,一个劲儿的说“好,好孩子!”

见到众位专家这般激动,孔祥发也发自内心的开心,他虽然隐约感觉到这块玉石的非凡之处,但从未想过它竟会是如此重要的文物。

“你们父子今天的发现,可能对我们国家的历史研究带来极大的帮助,”专家的声音再次响起,“这块玉玺我们会妥善保管的。”

孔祥发点了点头:“既然是国家的宝物,那我们理应上交。这东西在我们家里,根本无法妥善保存,交给国家才是最好的选择。”

说完,便放心的拉着儿子的手,打算回去了。

专家们被这对平凡的父子感动了,他们连忙叫住二人,联系了馆长,博物馆馆长也对孔祥发父子表达了感谢,并且说会为他们申请一笔奖金以示奖励。

然而孔祥发却摆手拒绝了:“这些都不重要,只要玉玺能得到好的保护,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孔忠良也点点头:“老师说过的,文物对于国家来说很重要,我们也是国家的一份子,我们不要钱。”

看到恶人如此坚决,馆长感动的热泪盈眶,但还是掏出二十元钱,递到孔祥发手中:“这是一点心意,请您一定要收下。”

孔祥发推辞了几次,但最终在众人的坚持下,还是收下了这二十块钱。之后,父子俩道别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踏上了回家的路。

至此,玉玺的事情告一段落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玉玺被珍藏在博物馆中,安静诉说着自己身上的故事。

迟来的荣誉

2012年,韩家湾村依旧如往常一样安静。

此时孔忠良已经年近六十岁了,他挥动着锄头翻土,准备翻翻土种些菜。

忽然一阵脚步声传来,村支书带着几个人走进了院子。孔忠良看到他们后,放下锄头,有些一头雾水。

“忠良啊,这几位是从省城来的,说是要见你。”村支书喘着气解释道,脸上带着几分兴奋。

几位陌生人微笑着走上前,其中一人从包里掏出一个文件袋,递给孔忠良,开口说道:“孔先生,我们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这次来是想邀请您参加一场表彰大会。”

孔忠良接过文件袋,里面是一封正式的邀请函。

他困惑地看了看来人,问道:“表彰大会?怎么突然找上我了?”

工作人员微笑着解释道:“您还记得1968年吗?您和您父亲上交了那块皇后玉玺,对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年来,这枚玉玺一直被我们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备受瞩目。如今,我们想要正式表彰您当年的行为,向您表示感谢。”

孔忠良一时间有些懵,然后恍然大悟,哈哈笑出声。

他从未想过当年那个小小的举动,竟会在几十年后还有“回响”。

几天后,孔忠良来到了省城,参加了这场隆重的表彰大会。

会场上灯光璀璨,座无虚席,孔忠良有些紧张地坐在观众席里,手心里微微冒汗。当他的名字被主持人念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孔忠良缓步走上舞台,接过主办方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牌。

站在台上,孔忠良看着台下的观众,脑海中浮现出多年前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捡起那块玉玺的情景。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有些沙哑:“当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能为国家的文物保护出一份力,是我的荣幸。谢谢大家。”

说完,他略显局促地鞠了一躬,台下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孔忠良的眼角却不自觉地湿润了。

这不仅仅是一场表彰,更是一份迟来的荣誉,是对他和
父亲那份无私奉献的肯定。

大会结束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特意陪同孔忠良参观了这枚玉玺。

玉玺被陈列在一个单独的展柜里,周围有着严密的防护措施。

看着那枚熟悉的玉玺,孔忠良眼中闪过一丝感慨:“原来它一直在这里,原来它这么珍贵。”

陪同的工作人员笑着点点头:“是的,这枚玉玺不
仅是国家的宝贵文物,更是历史的见证。而您当年的举动,为保护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走出博物馆,孔忠良抬头望着天空,长舒了一口气。他没有料到,自己的名字会因为一枚玉玺而被历史铭记。

他默默地告诉自己,无论过去多少年,这份对国家文物的敬畏和责任感,永远不会改变。

回到村里后,孔忠良的生活依旧简单朴素。

他将那份荣誉证书珍藏在家中的木柜里,偶尔会拿出来看看,还会用它来教育家中的小辈们:“爷爷我啊,当年捡到了一个宝贝,但是这个宝贝是属于国家的……”

以此来教育后辈,文物对国家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身为中国人,应该负有的责任感。

结语

1968年,13岁的孔忠良将“玉玺”交给国家,四十四年后,这枚玉玺还了他一份荣耀。

他的无私举动,为国家保存了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展现了朴素而坚定的家国情怀。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孔忠良的故事提醒着我们,每一个平凡的选择,都有可能留下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13年01月20日07:08《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水渠旁捡来的皇后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