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世界轮回的证据:历史上的三次神秘契合

发表时间: 2024-09-12 17:49

世界轮回的证据:历史上的三次神秘契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世上总会有很多稀奇事,这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更是如此,起码有好几次朝代变迁上的巧合,让我们对轮回时空的说法深信不疑。

一、二世而亡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中国的秦始皇英年早逝,但他的死一直都是众说纷纭、布满了疑团,而就在其中有一则弄假成真的谶言正正好好地预测了秦始皇的死。

这一则谶言并非我们胡编乱造,而是出现在了正史,先贤司马迁所编撰的史记里头。

关于史记,我们可能零零碎碎地接触过一些消息,说是史记可信度比较低。但是我们不看这些,光是从古人魏征对史记用了正史一词来评价,就足以证明史记这本书的参考意义。

而在史记里的这一则谶言讲的是亡秦者,胡也,我们试着结合史实来看,我们这时候就知道灭亡秦朝的人和“胡”有关,至于是哪个“胡”我们再继续往下看。

秦始皇当时已经出巡到很远的北方去寻找仙家洞天,他希望能够跟神仙要到延年益寿、永生不死的绝品丹药,他甚至想要神仙收自己为徒弟,也做一个仙人。

因此他自己并没有很快就放弃寻找,反而是立即发号施令让北方以前燕国领土上的一位方士帮他求仙问药。

同时,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在海上,所以会发生什么怪事都没有人知道,等最后这位方士回到秦朝,他居然信誓旦旦地拿出了一边“宝书”,而这一本书恰恰就写着亡秦者,胡也这一则谶言。

秦始皇当时也接触了谶言,当时他恍然大悟,我们古代常以胡人来称呼北方的异族,所以他深深地以为这个胡字代表的就是北方的匈奴。

要是匈奴会灭亡秦朝,那对秦始皇来说就非常好办,他立即就派遣蒙恬带着秦朝的30万大军直接杀到北方,而且还修筑了广袤的万里长城。

这下匈奴也就‌是谶言说的胡人就被秦始皇给打跑了,秦始皇虽然认为已经平安无事,但秦朝最后还是覆灭了。

我们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可以猜测出,或许是和秦朝第二位皇帝、秦始皇的儿子胡亥有关。

而秦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确实和胡亥的昏庸无能、听信赵高等佞臣贼子有关,在此之前的征讨匈奴和修筑长城反倒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反抗,无法把持朝政的胡亥,最终走向灭亡的悲剧。

二、斩白蛇

对于开创汉朝的刘邦我们也是非常熟悉,虽然刘邦据传没有专精的才能,但是他深谙知人善用的王道,不断收服各路英才。

这些政治家、军事家等人才也帮助刘邦最后在和历史第一神勇的项羽的较量下,赢得了楚汉争霸,继而开创了汉朝。

汉朝也没有辜负广大百姓的期望,在军事、经济和科技等领域都深深影响了国内外文明的进程,可惜最后却在豪杰群起的东汉末年被迫终结。

而关于汉朝灭亡的原因,不少人也是有说法,同时也有人发现这时候也是有一则谶言预告了汉朝的覆灭。

那一则谶言便是出自刘邦醉斩白蛇的典故,而巧合的是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面也有详细记载。

刘邦在召集广大英雄好汉辅助自己起义之前,还是在小地方沛县当亭长,但是他的好日子并不长久,有一次他被派遣运送农民修陵。

没想到在运送的路上,大量农民都趁刘邦没有注意就逃跑了,他们这一跑不仅自己要出事,连带着刘邦也会被朝廷按罪当斩,所以事已至此,刘邦决定网开一面、放走所有农民。

就在这个丰西泽里面,刘邦和农民们好聚好散,有将近二十个农民见到刘邦人不错,所以愿意留下来和刘邦一起做事。刘邦本‍来没有其他想法,但这一闹事提醒了他起义反抗朝廷。

一时间群情激昂,大家浩浩荡荡地追随刘邦,一起踏上了前进的路,但是在丰西泽这个地方路况复杂,很容易走失,所以刘邦就派人在前面探路。

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这个探路的人就飞也似地逃回来了,原来就在前面有一条大蛇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而且这条大蛇非常通灵性,用平时的办法并不能把它骗走。

刘邦听到这里,顿时就非常气愤,单单一条大蛇不足以挡住他干大事的路,所以刘邦豪饮几口酒后就去把大蛇给宰了,大蛇告诫刘邦砍它哪里它就要篡哪里,刘邦不以为意于是把它一刀两断了。

大蛇死后,大家继续上路,可是没过多久刘邦醉倒后梦见前方又出现了一个伤心欲绝的老妇人。这个老​妇人和刘邦抱怨道自己儿子被杀,而且杀死她儿子白帝子的人是赤帝子。

这立马让刘邦摸不着头脑,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了异象,那就是越来越多人会相信他、追随他,而且秦始皇曾经说“东南方向有天子气”,这就过来刘邦这边,刘邦害怕就藏了起来。

但之后身边的⁤人都说他头上有云气环绕,所以事情越传越远,刘邦的名声也渐渐变大了起来。

比起秦始皇的谶言,刘邦的经历更加传奇,可是巧合的是,大蛇所说的话,刚好就验证了。

本来汉朝非常强盛,但就是在中间断层了,分为西汉和东汉,各自延续200多年,而且中间篡位的人正好就叫做王莽,莽和蟒相通,这不禁让人怀疑,难道这也是巧合吗?

史记上的记载,大蛇的谶言,汉朝的命运,这时候紧紧的关联在了一起,或许秦朝和汉朝这些朝代的变迁,就像是一个个轮回,都是可以预知的。

三、隋朝

隋朝和秦朝一样仅仅二世而亡,但因为贡献没有秦朝的伟大,所以一般知名度没那么高,那么隋朝的灭亡也是印证了谶言吗,是否又是一个轮回呢?

实际上隋朝的建立也是有很高的成就,它结束了中国百年分裂的局面,而且还降服了不少的异族国家,可是好景不长,它因为对内和对外都过度消耗民力,所以不久就发生了民变。

后来根据学者们研究,隋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其实里面大有乾坤。

在继承皇位的时候,隋朝也出现了问题,本来预定的继承人,隋文帝的大儿子杨勇快要被立为太子,可是很快就在未来的隋炀帝杨广的反对下不久就被废为庶子。

隋文帝就算是在临近去世的时候,还是犹犹豫豫,他有意让杨勇继承皇位,杨广在父皇死后也是直接假传隋文帝圣旨杀死了大哥杨勇。

而且隋朝的国号出自随州,这在中国传统名著周易里面有相关的说法,随州这个名字也是出自于周易,隋文帝居然把原本的随字改成了这个隋,此时走字旁被去掉,严重影响了卦象。

毕竟隋文帝不喜欢国号里面出现走字旁,这和隋文帝自己喜欢佛教的性情有关。

根据周易和另一著作归藏的记载,随字的寓意其实非常的好,具有一马当先、开路等含义,改了之后不少后人都对他抨击。

而且隋文帝虽然改了随字,但他的儿子隋炀帝自己却不知道要在治理国家方面实行父亲的意思,多听从身边有才智的人劝告。

隋炀帝为人非常刻薄,而且他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从来不听大臣们的建议还有百姓的抱怨,大量有才能的人被他浪费,到了隋朝晚年更是听女人的话,而没有注重大臣的劝谏。

隋朝虽然在隋炀帝杨广的治理下有所起色,但和这对比百姓的痛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比如就在594年隋朝大旱的时候,大量灾民流离失所,到处逃难寻找粮食吃,相反隋朝的粮仓确实都快装不下了,但隋炀帝居然视而不见,把百姓的性命当做草芥,居然严令不可以开仓赈灾。

隋炀帝这一态度被各地官员看在眼里,所⁧以他们为了政绩更是肆无忌惮地欺侮百姓,向他们收刮重税、罚款,甚至抄底粮食。

而且这样他们可以从中中饱私囊,隋朝的贪污问题短短几十年时间就非常严重,可就算是查出了贪污,隋炀帝也是没有把百姓当人看,肆意掠夺。

比如596年整整7000石粟的贪污案上报朝廷后,隋炀帝居然判决把百姓的粮食给充公了,由此可见隋炀帝在政治战略上的؜毫无人道可讲。

以上这些都是史书隋书上的明确记载,可以说隋文帝动了随字,原本的卦象被打破,而且他的儿子隋炀帝更是没有领悟随字的含义,不听人言、不体恤民情,所以隋朝也步了秦朝的老路。

隋朝和秦朝两者都是过分消耗了民力,而且第二任君王都在政治上有一定缺点。所以早早灭亡,虽然是巧合,但说成是又一个轮回也非常合适。

结语

历史不会说话,它只能提醒我们古代朝代变迁具有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其中。

虽然存在众多巧合,但也是这一种逻辑正在发威,目前还不能证实有轮回的现象。

假以时日,这一种现象或许能够彻底破解或者证实。

参考资料:

【1】人民网2020年04月17日 :秦始皇因何而死?

【2】央视网 2008年01月21日:真实的王莽:失败时有千人愿与他同死

【3】人民网 2016年01月10日:隋文帝不懂易理改“随”为“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