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28 09:01
每个人都会有一件珍藏着
或已丢失的物件
承载着他们的某段特殊的回忆
还有那么一些老物件
它承载了一代人共同的回忆
……
9月26日
位于卧龙镇303省道附近的
襄阳农耕文化博物馆开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里面有没有你记忆里的老物件
襄阳市长寿研究会负责人介绍,襄阳农耕文化博物馆是个综合性博物馆,以展示农耕文化为主,配套有参战老兵手印馆、艺术酒瓶馆、城市记忆馆、红色文化收藏馆、缸罐古陶陈列馆五大场馆。此外,场馆外的马路对面还配套有农耕体验基地,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
打铁炉、纺花车
耕地犁……
该馆拥有农耕纺织等领域的
3000多件(套)藏品
让人仿佛瞬间穿越回几十年
甚至上百年前的生产生活场景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耳濡目染让我对民俗文化情有独钟。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走南闯北,用20多年时间从全国各地收集各种老物件,这些器物的历史短则几十年,长则一两百年。”作为该馆筹建人之一的王学超说,这里的每一个老物件都与生产劳作、衣食住行密切联系,蕴藏着世代传承的文化记忆。
木工用具展示墙上,陈列了上百种木工工具。
在播种农具展台,有小麦、水稻、玉米等多种农作物播种、收获、晾晒、脱粒时使用的工具。
在度量衡展区,陈列着各类度量衡用具。
展馆内,还有很多坐商行当、行商行当等使用的担子、挑子、推车等民俗器物。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一些老行当逐渐消失,但这些老物件仍静静地诉说着当年使用者的“匠人精神”。
当天,年近九旬的宋学联和儿子前来参观襄阳农耕文化博物馆。“小时候家庭条件艰苦,父亲就是用这种老式水壶烧水,现在已经看不到这种水壶了。”宋学联的儿子说。
前来参观的大学生周兴表示,馆里这些展示农耕文化和传统民俗的老物件,让他大开眼界,这些老物件如同一把把通往时代之门的钥匙,让年轻一代了解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共同守护传统文化。
目前,该馆已成为多所中小学校的研学基地,成为孩子们了解农耕文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窗口。
来源:襄阳融媒体中心